作为世界第二大致盲性眼病。青光眼因其高致盲性以及目前治疗手段的局限性,而让不少人闻而生怕。青光眼的致盲主要是由于闭角型青光眼引起,据相关数据显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单眼致盲率达30%,双眼致盲率约为10%。
目前的青光眼治疗,主要是通过控制眼压,进而达到控制和稳定视神经损害,而不能逆转已经损害的视神经。那么,青光眼手术有哪些前沿技术,青光眼。
在4月7日重庆举行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新进展国际会议期间,眼视光观察记者采医院林丁院长。林丁院长就青光眼的前沿诊疗方法,青光眼联合白内障的手术难点、关键点,民众对青光眼的误区,一一进行了解读。
他表示,过去患者同时做白内障和传统的青光眼手术时,术后会有很多患有干眼症,视觉质量也不算好。现在,开始尝试把一部分过去这种必须要做传统青白联合手术的转化为新型的青白联合手术,目前已经有多例成功案例,且视觉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这是令人激动的转化。
点击查看现场采访视频
▼
专访文字全文实录
▼
青光眼白内障手术
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点
眼视光观察:请您介绍下国内同时患有青光眼和白内障的人群和现状?
林丁院长:青光眼是全年龄段疾病,从婴幼儿到老年人都可能患病,但以老年人为主,白内障也是。所以,老年青光眼患者常常会伴有白内障,但是,白内障患者不一定会患有青光眼。
我国常见的青光眼是闭角型青光眼,这与晶体、白内障变化晶体的膨胀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常对患者讲,我们在治疗白内障的同时也是在治疗青光眼,青光眼和白内障常常需要一起治疗,这一点在国际国内上是有共识的。
眼视光观察:您这次的演讲主题是青光眼和白内障微创手术,该手术主要针对哪种患者群体?重点解决哪种或哪些类型的青光眼?
林丁院长:青光眼是一种终生疾病,关于疾病的治疗,需要患者和医生长期的合作,很难说以一种技术使其终身有效,至少目前还不具备这种技术。我们在不断改进青光眼的治疗技术,无论是药物还是手术,或是激光。
手术技术目前最大的发展就在于微创技术,如何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患者损伤,是我们目前追求的目标。很多微创技术目前需要解剖结构的依赖,即房角开放。国内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角通常是窄的或关闭的,这时同时合并白内障,去除白内障,就可以有效地重新开放,这时也可以用到微创技术。
怎样把国际上用于开角型青光眼的微创手术技术,引用到国内的闭角型青光眼上来,这是最近青光眼专家群里在讨论的最新的热点话题,目前初试的效果还不错。
我目前用的技术叫小梁消融术。白内障的治疗和青光眼的治疗常常会合并到一起,我们过去做的传统手术,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屈光,视力不完美,用了微创技术,患者的视觉干扰最小。
眼视光观察:请您分享一些自己所开展的典型手术案例吗?
林丁院长:在过去,患者需要同时做白内障和传统的青光眼手术,术后会有很多患有干眼症,视觉完美度不好。因为做传统小梁手术,会增加多的散光等因素,我把它替换成小梁消融术,患者可以完全享受白内障整个屈光化带来的益处。我们把一部分过去这种必须要做传统青白联合手术的转化为新型的青白联合手术,这是令人激动的转化。
眼视光观察:您讲的新型的青白联合手术,对于医生来说有什么挑战呢?
林丁院长:医生首先要熟悉新的手术器械,掌握新的手术方式,也就是房角手术,过去我们很熟悉传统的小梁手术,大部分青光眼医生也熟悉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但是对于房角手术,平时做得很少。手术的视角,器械的握持方向都有改变,加上是显微镜下细微的操作,我们要去开放的排水管叫Schlemm管,非常微小,在显微镜下放大以后,我们去消融扩张的管道非常微小,手术操作稍有不慎,会造成组织撕裂,造成损伤,适得其反。
手术具有挑战性,需要一定的学习曲线,对于手术量很大、有经验的医生来说,这个曲线很短。对于一个年轻、手术经验不丰富的医生来说,我预计,这个曲线会比白内障超声乳化学习曲线要长。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
适应征及开展情况
眼视光观察:您认为单纯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主要适应征是什么?
林丁院长:屈光性白内障手术首先要建立在患者对于视觉的追求基础上,医生追求患者的满意度,但患者拥有不同的观念,不同的消费层次,新的技术会有相对贵的医疗费,我们要综合结合患者的眼部情况和消费能力,进行判断和选择。
除了消费能力以外,适应征也是需要考虑的,并不是每个患者的眼部条件都适合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有些患者眼部条件不好,还是要归于基本疾病治疗的方向上去。白内障屈光性手术是高层次的要求,为有条件的患者带来惊喜的手术方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眼视光观察:医院白内障手术开展得如何?年白内障手术开展了多少例?其中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和屈光性白内障各有多少例?
林丁院长:医院去年将近例白内障手术里,有类似或者完全屈光的白内障手术比例达20%,其中青白联合的手术超例。
眼视光观察:针对市场上繁多的品牌,该如何去选择合适的人工晶体呢?
林丁院长: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我认为首先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其次我们鼓励患者自主学习了解人工晶体,在不违背病情解剖结构情况下,尊重患者的选择。
不同的晶体价格有所差距,比如,三焦点、无极变焦、+3.0D、+4.0D及+2.5D的多焦晶体等。部分患者在做手术前,对晶体已有自己的理性选择,并询问医生是否适合自己。
每一款晶体都只是适应一部分人群。而同一个患者,可能有多种适合的晶体可供选择。分享几个典型的选择案例。
如果患者有散光,想要多焦,又要矫正散光,第一种是选择散光多焦,目前只有一种叫ART,是由美国爱尔康生产的;第二种选择保留散光,之后采取其他手术矫正散光,根据病人的需要,再应用准分子、飞秒的技术再次个性化打造,使患者视觉更好,这是白内障和屈光矫正的结合点。
我们目前在提高患者视觉质量方面作了很多新的尝试。对已经做过白内障手术的患者,视力很好,但对视觉质量不满意的患者,我们探索做屈光化打造,对其进行个性化的波前像差引导,并根据需要,应用眼表的技术进行个性化的像差消除。这样的尝试使得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升,我们也会继续探索。
大众对青光眼的认识
哪些是正确的?
眼视光观察:现在有很多新闻会中科白癜风医院院长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