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账号/本篇内容仅用于专业医学人士信息交流目的
讲者:程钢炜教授
医院青光眼组组长
美国洛杉矶眼病研究青光眼纵向研究组负责人
简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诊断设备不断涌现,于青光眼而言在诸多的检查手段中,哪种检查结果最有价值呢?对于视神经乳头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又要采取怎样的判读才能做不漏诊、不误诊?
针对以上眼科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程教授从青光眼诊断标准入手,旁征博引,用大量具体案例生动说明了青光眼诊断的方法沿革,指出早期青光眼诊断的节点应放在筛板区。面对多种多样的青光眼检查手段,选择和判断时必须注意患者的个体情况,因为绝对的解剖学定义很难被标准化,正常变异很容易影响医生对异常的判断。
举例来说,OCT在活体解剖结构的观察上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势,但其也有无法区分RNFL变异的局限性,过度依赖OCT可能将视盘倾斜综合征误诊为青光眼。而双折射原理的GDX类似,也有对于高度近视眼患者诊断的局限性。应此,青光眼结构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立体视神经照相。
本期课程中,程教授向大家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
为什么早期青光眼患者视野不容易出现盲点扩大?
乳斑束的神经纤维密度大,但为什么照片上不显著?
为什么有的患者早期表现为旁中心暗点而有的则是鼻侧阶梯?
为什么病变的部位会出现不连续的情况?
这些问题在本期的讲课中都得到了一一解答。同时,对于从未观察过立体照检查结果的医生同道,程教授也介绍了学习阅片的方法和经验,并详解了在“KOWA立体读片交流群”中讨论的一例病例。
群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