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部分医疗单位乙型肝炎诊疗方案仍不够规范,加之社会上一些广告或信息错误诱导,让很多肝友对乙肝治疗方法无从选择。今天肝博士针对国际上现有的两类抗病毒药物进行详细的介绍,希望能让大家认识这两类药物的优缺点,减少盲目用药。
首先,肝博士要提醒大家,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均无法在短期内清除乙肝肝炎病毒,需长期用药抑制HBV的复制,防止病毒对肝脏造成损害。
目前国际上有两类抗HBV的药物,分别是干扰素类和核苷类药物。
干扰素干扰素是较强的免疫调节剂,既具有抗病毒作用,又具有抗肿瘤及抗肝纤维化作用,但应用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谱及风湿等指标。
干扰素的优点:疗程相对固定,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较高,疗效相对持久,耐药变异较少;
干扰素的缺点:需要注射给药,不良反应较明显,不适于肝功能失代偿者。
核苷类药物核苷类药物被誉为乙型肝炎抗病毒第二个里程碑,此类药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等。
核苷类药物的优点:口服给药,抑制病毒作用强,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可用于肝功能失代偿者;
核苷类药物的缺点:疗程相对不固定,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低,停药后疗效不够持久,长期应用可产生耐药变异,停药后可出现病情恶化等。
两种药物如何选择?临床医生应依据乙肝防治指南,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在综合考虑患者具体病情、现有医疗资源、患者经济条件及个人意愿等的基础上,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亚太和欧美的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均已将长效干抚素或强效低耐药的核苷(酸)类似物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的首选,因为弱效、高耐药的抗病毒药物长期应用可引起交叉耐药和多药耐药,导致肝硬化失代偿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更多人在看我的慢乙肝转阴之路
江家骥主任: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二级预防
乙肝病毒感染为什么很难彻底治愈?
江建宁教授: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用/停药问题
肝病患者每日应喝两杯牛奶补充身体所需营养
↓↓↓点击"阅读原文"和下方广告栏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