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汇总抗乙肝病毒药物分类及用法用量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7288900.html
导读

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国约有9,万慢性HBV感染者,其中慢乙肝患者约2,万例。乙肝病毒造成的慢性感染可进展至肝硬化、肝癌,在我国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由HBV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别高达60%和80%以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抗乙肝病毒治疗可改善肝脏炎症,减轻甚至逆转肝脏纤维化,从而减少肝硬化失代偿、肝癌、肝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我国上市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有2种,即干扰素α(普通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和5种核苷(酸)类似物,后者包括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LdT)、恩替卡韦(ETV)、阿德福韦酯(ADV)和替诺福韦酯(T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基于干扰素α,目前主要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的抗HBV治疗方案广泛应用。与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相比,PegIFN治疗具有更低的HCC发生率。但许多研究表明,干扰素在抑制HBVDNA方面效果欠佳,并且基因C型和D型的患者较A型和B型患者对干扰素反映较差。另外,干扰素的副反应较明显,患者耐受性较差此类药物具有直接抗病毒及增强免疫双重作用。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ug/次,每周1次,皮下注射,疗程1年。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1.0-1.5ug/kg/次,每周1次,皮下注射,疗程1年。

需要注意的是,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可出现发热、肌肉酸痛、乏力、头痛,一过性外周血细胞减少,精神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tangsheying.com/dybjxqgyyf/567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