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疗青春痘 http://m.39.net/pf/a_8740651.html
文·黄玲(医院感染科)
目前,抗病毒治疗已经成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最关键的措施,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广泛认可和接受。大家都知道,抗病毒治疗能有效阻断慢乙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大大提高了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抗病毒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降低血中的病毒含量,减轻肝炎,甚至可以逆转部分肝纤维化,从而明显降低肝癌的风险。很多患者在多次复查中没有发现肝癌后,逐渐生出麻痹之心,以为肝癌风险已经消失,就不再重视肿瘤的筛查。这种做法是否安全呢?
答案是否定的。
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仍然是肝癌发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国际著名的肝脏病杂志《Hepatology》报道,服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五年,肝癌的累计发生率为3.7%,比未抗病毒治疗的人群降低了五倍左右,但并非完全消除了肝癌的风险。
抗病毒治疗的人群中,容易发生肝癌的是哪些人群呢?
研究显示,与那些年轻的没有肝硬化的人相比,肝硬化、高龄、乙肝病毒耐药变异的人发生肝癌的风险增加。换句话说,抗病毒治疗可以将肝癌这只猛兽赶得很远,但还没有远到完全消失,仍然需要积极防范。因此,在抗病毒治疗效果良好的情况下,仍然需要重视对肝癌的筛查。普通而言,建议每半年复查一次;对于高危人群检查间隔可以缩短至3个月;有任何不适症状,尤其是肝区痛、消瘦、不明原意的腹泻、发热等应及时检查。甲胎蛋白和腹部B超仍然是最基本的检查内容,如有可疑,可进一步完善上腹部增强CT扫描或核磁共振成像。需要注意的是,三分之一左右的肝癌患者甲胎蛋白是正常的,因此甲胎蛋白和腹部B超相互补充,但不能相互替代。规范治疗、定期检查,才能保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长治久安”。
往期回顾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
我的肝上生小虫,是不是什么病?
肥胖合并血糖升高怎么办?
版权声明本文为肝博士杂志原创未经允许,谢绝商业转载
违者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欢迎转发分享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汇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