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毒性肝炎是危害肉鸭养殖的重要疾病,该病发病急,死亡快,一旦发生,可能会对养殖户造成巨大地经济损失。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鸭肝炎病毒共有3种血清型:血清Ⅰ-Ⅲ型,3种血清型之间没有交叉保护性。
本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神经症状,死后呈角弓反张状态(如图1)。剖检主要以肝脏肿大,呈黄红色或花斑状,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斑为主要特征(如图2)。
图1鸭病毒性肝炎造成角弓反张
图2鸭病毒性肝炎造成的肝脏出血
该病临床多发,特征较明显,所以临床诊断难度不大。一旦确诊,根据以往经验,注射高免抗体,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可以迅速治愈。
但是现在有养殖户反应,鸭群感染鸭病毒性肝炎,注射抗体后只能维持2天的效果,过后鸭群又会开始出现死亡。更有甚者,发病鸭群注射抗体后一点作用都没有,鸭群照样死亡。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所用抗体不合格,抗体效价不达标。现在市面上的鸭肝炎抗体产品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更有甚者,养殖户直接买免疫后的鸡蛋,自己进行加工、注射。这些抗体大多没有检测过滴度,保护力也没有进行评估,应用这种未经评估过的抗体,风险很高。笔者建议,养殖户最好能够选用正规厂家的抗体,虽然成本稍高,但是安全有保障。
图3市场上的各种鸭肝抗体产品
二、鸭群可能是感染了新型血清Ⅲ型鸭肝炎病毒。根据本实验室诊断发现,凡是反应抗体效果不佳的案例,送病料到实验室进行检测,最终均诊断为血清Ⅲ型鸭肝炎病毒感染,这可能是现有的抗体治疗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由于以前认为国内主要流行血清Ⅰ型,所以在制备抗体时主要免疫的Ⅰ型鸭肝炎病毒。但是近几年的研究发现,Ⅲ型鸭肝炎病毒在我国呈逐渐蔓延趋势,甚至可能成为优势毒株。由于血清Ⅰ和Ⅲ型之间无交叉保护,所以有必要制备同时含有两种血清型的抗体。但是现在市售的抗体由于缺乏评估和监管措施,造成效果无法保证。
总体而言,鸭群发生鸭病毒性肝炎之后,尽量选择正规厂家的同时含有血清Ⅰ和Ⅲ型的鸭肝炎抗体,对于有条件的养殖场或企业,在选择抗体之前最好能够进行实验室评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