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信息的82%都是通过眼球而传入大脑的,视功能的好坏对关系到儿童的智力和体能发育。因此,在信息时代中,视力的保护尤为重要。而视力发育的关键期从学龄前婴幼儿期就开始了,因此视力保护要从学龄前儿童抓起。
近视防控是一个长期行为,需要综合防控需要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共同努力。
9-10月开展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明确今后每年将以春季学期的3月和秋季学期的9月作为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并对各地和学校在年9-10月开展以“克服疫情不利影响,持续推进近视防控”为主题的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作出部署。
通知要求各地和学校要部署开展学生视力健康状况全面普查和摸底,做到早筛查、早预警、早干预,精准掌握中小学生和在园幼儿视力健康状况和视力变化情况。
近视防控有什么意义?
据统计,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逐年上升,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
近年来,社会各界都在强调,近视防控是国家战略,需要全民行动。那么儿童青少年近视了,为什么要做近视防控,为什么要控制近视度数加深?有什么意义?
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近视之后,每年的度数都会随之增长。在青春期近视度数增长的速度为每年-1.00D--1.25D,到18岁以后才会慢慢稳定。
如果年龄越小就已经近视了,那么到18岁还有好几年的增长空间。如果我们不做好近视防控,那么孩子的近视度数会很快增长到高度近视(-6.00D以上)。一旦近视度数达到-6.00D以上,孩子不仅要每天佩戴上厚厚的镜片,还会引起眼底很多的并发症,后期不能参加剧烈运动。
对近视采取一定的控制手段,虽然孩子的近视度数依然有可能加深,至少可以避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还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18岁前把近视控制在度以内,可以降低:74%的白内障风险,67%的青光眼风险,99%的黄斑病变风险,98%的视网膜脱离风险。这就是近视防控的意义!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给孩子定期检查视力的原因。
该如何给孩子防控?
1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孩子从3岁开始应该每年做一次全面的视光检查,同时也可以排查孩子是否有近视、远视、散光、斜弱视或者其他的眼病。0-6岁是孩子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及早发现眼部异常情况,更有利于治疗。
同时还可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给孩子做屈光发育评估,从历年的检查数据中,发现孩子的视力发育趋势,及早进行干预,科学防控近视。
2适当的户外运动
研究表明,每天在户外活动2个小时左右,对于近视的发生有明确的预防作用。因此,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到户外玩耍,可以帮助孩子缓解眼睛疲劳,预防近视发生发展。但是需要注意,不要在阳光过于刺眼时外出玩耍,以免对视力造成伤害。
3养成良好的习惯
上课做作业时保持“一拳一尺”的距离;玩电脑时眼睛距离屏幕50cm以上;看电视时,距离屏幕3米以上。每用眼40分钟就休息10分钟,可以远眺、闭目养神或者起身活动活动;不要在移动的车辆上看书;不要在光线过于昏暗或者过于明亮的地方看书;少吃甜食,不要挑食。
4常做眼球操
眼保健操能够起到保护视力,防治近视,能够调节眼球的肌群,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消除视疲劳,从而达到预防近视的目的。还能够加强整体组织的新陈代谢,改善和增进血液循环,恢复人体的生理功能,所以家长要指导幼儿常做眼保健操。
注意!如果你家孩子出现以下七个症状,可能已经近视了!家长要提高警惕。
1、经常眯起眼睛看东西;
2、频繁眨眼;
3、经常揉眼睛;
4、经常皱眉;
5、经常歪着头看物体;
6、经常拉扯眼角;
7、近距离看书写字。
最后,再给大家分享点干货
关于孩子近视防控家长关心的事儿
01孩子近视能治好吗?
真性近视大部分是轴向近视,是因为眼轴的延长而导致近视的发生,眼轴每增加1毫米,近视度数会增加度至度,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所以近视是无法彻底治愈的。
但近视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预防的作用在于,当孩子没有近视的时候,帮助孩子建立科学正确的用眼习惯,就可以预防孩子近视或者延缓孩子发生近视的时间。已近视的孩子及时选择科学有效的措施,定期做好检查,就可以有效抑制眼轴的快速增长,达到控制发展的作用。
02父母都是高度近视,如何预防孩子近视?
父母双方高度近视或一方高度近视(近视度以上)对孩子近视均会产生直接影响,孩子易发生低龄化近视,同时也容易导致近视度数过快增长。对于高度近视的家庭,我们应该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