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问视觉诱发电位如何检查及解读

一、视觉诱发电位与脑电图有何区别

VEP是视网膜受到光或图形刺激后,在大脑枕叶皮层记录到的电反应

VEP需要一定的外界刺激条件,如光或图形

脑电图(EEG)则是全大脑皮层的一种自发性电活动。也就是说,VEP的产生是“诱发”的,而脑电图是“自发”的。

1.起源不同:脑电图起源于全大脑皮层的自发性电活动,而VEP是视皮层对视觉刺激产生的反应。

2.反应特点不同:脑电图的反应振幅大,VEP的反应振幅小。

3.记录条件不同:脑电图对记录条件要求不高,一般只需放大技术就可以了。VEP却需要放大和叠加平均技术。

二、闪光诱发电位的劣势

其实,闪光视诱发电位(FVEP)很早就被发现了,但后来使用率却逐渐下降。这主要是因为,FVEP的波形变异较大,可重复性差,且有些波形成份的起源尚不清楚。因此,现在多用于视力明显低下(一般矫正视力0.1以下)、伪盲或动物实验。

三、图形诱发电位的优势

1.相对于FVEP,PVEP的波形成份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好。

2.视路神经元具有明显的空间频率应答特性,不同的眼病对于不同的空间频率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可能不同。在这一点上,FVEP无法做到。

3.视路神经元对于对比敏感度变化比较敏感,PVEP可以在检查时调整对比度,FVEP做不到。

4.PVEP不像FVEP那样,对视网膜产生的是一种弥散光刺激,不容易确定视网膜受刺激部位。PVEP的图形刺激部位比较具体,如半视野刺激或象限野刺激等等。

5.PVEP的刺激图形,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如棋盘格或条形光栅,有的人还采用过其它图形。但方格和条栅最为常用,这可能与各级神经元的感受野敏感性有关。

PVEP检查,通常病人的矫正视力应在0.1以上,但这并不是说低于0.1的视力就不能进行PVEP检查。临床上,一些矫正视力低于0.1的病人也可以记录到PVEP反应波形,但大多数人记录不到反应。

VEP不像脑电图的信号那样大,振幅很小,常常会被振幅较大的自发脑电活动和各种伪迹及噪音掩盖。这就需要找到一种办法,能将VEP的信号从中分离出来,这个技术叫“叠加平均技术”。

四、适应证

1.判断视神经、i视路疾患。

2.鉴别伪盲。

3.监测弱视治疗疗效。

4.判断合并皮质盲的神经系统病变的婴幼儿的视力预后。

5.判断婴儿和无语言能力儿童的视力。

6.对屈光间质浑浊患者预测手术后视功能。

7.在视交叉部的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视觉诱发电位(VEP)监测,lVEP振幅下降提示视路系统受到手术干扰。

五、临床应用

VEP在诊断视神经损害时特别有价值,在发作过后P的异常也可持续存在。

如球后视神经炎恢复以后,即使在视敏度、视野和视乳头的各项检查均正常的情况下,大部分患者P波潜伏期仍超过正常范围。

VEP异常并无病因上或病理改变上的特异性。例如在肿瘤压迫视神经、缺血性视神经病或视神经炎中,VEP的改变都是相似的

在将VEP用于多发性硬化或视神经脊髓炎的诊断时,最有价值的发现是单眼或双眼P峰潜伏期延长。1/3的多发性硬化患者会出现VEP异常,如果采用低对比度刺激异常率更高。

青光眼和其他视网膜节细胞前的结构性病变也可使VEP延长。视敏度的损害通常不影响P的潜伏期而仅会使其波幅降低。如果VEP正常则可基本排除视神经或视交叉前的损害,但不能排除交叉后病变。

如发现VEP异常,以下鉴别诊断需予以考虑:

①视神经病;

②视神经炎;

③中毒性弱视;

④青光眼;

⑤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⑥球后视神经炎;

⑦缺血性视神经病;

⑧多发性硬化或视神经脊髓炎;

⑨肿瘤压迫视神经,见于视神经胶质瘤、脑膜瘤、颅咽管瘤、巨大的动脉瘤和垂体瘤等。

首发

第67病区

作者

RyanLau/刘锐

编辑

RyanLau/刘锐

插图来源

网络

题图来源

网络

RyanLau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tangsheying.com/dybjxqgyyy/411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