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定义:
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正常儿童,且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称为弱视,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视力较低眼为弱视。
弱视的症状:
1.视力低下:弱视眼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对应的视力。
2.拥挤现象:弱视眼对单个视标的识别能力高,对成排成列的等干扰因素较多的视标分辨能力差。
3.旁中心注视:部分弱视人群会逐渐丧失中心注视能力而形成旁中心注视。
4.立体视差:当弱视眼视力降低,影响双眼融合功能时,会导致立体视觉降低。如斜视性弱视出现抑制时,则无立体视能力。
5.对比敏感度降低:弱视眼视觉系统对不同亮度,不同对比度,不同空间频率下的分辨能力差。如对视标分辨能力差,即其中一项指征。
6..调节功能异常:弱视眼会出现调节幅度低、调节滞后、调节性集合功能异常等。
弱视治疗的方法:
首先去除导致弱视的因素。
单眼弱视,通过光学矫正、遮盖治疗、药物性或光学性压抑疗、视觉训练等方法提高弱视眼的调节功能、眼球运动功能、视觉功能,然后进行双眼视功能的康复。
双眼弱视:通常恰当的光学矫正就能提高视力,必要时进行调节功能、双眼视功能训练。
案例分享:
李某,6岁,初次配镜时发现右眼矫正视力不良,并患有斜视;眼底照相等结果均正常,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常规戴镜、遮盖治疗3个月后复查,视力无提高,考虑视觉训练。散瞳验光: OD:+2.50-0.50*=0.3- OS:+2.25=1.0眼位:UCT:远内--中UCT:近内--中三棱镜+遮盖远:+14Δ三棱镜+遮盖远:+14Δ立体视:无调节幅度:OD:7.50DOS:8.50D单眼调节灵敏度:OD:0(+) OS:0(+)分析:
该顾客为斜视性弱视,在遮盖的同时结合视觉训练来提高弱视眼视力,待双眼视力相近时再进行斜视手术。开始每天遮盖健眼6小时,每周2次训练,每次训练总时长约为1小时,每次训练进行3项训练,每项训练约为20分钟,每5次训练后进行一次视力复查,当视力提高至0.6时遮盖时间改为每天4小时,当视力提高至0.8时遮盖时间改为每天2小时。视觉训练方法:
1、海丁格式刷稳定弱视眼注视能力
2、手眼协调、精细训练
3、镜片阅读和翻转拍训练提高调节幅度及灵敏度。
4、马斯登球和棱镜进行视知觉训练。
5、扫视,追随训练进行眼球运动功能训练。
6、单侧实体镜,红绿脱抑制等进行周边融合脱抑制训练等。
训练过程中弱视眼视力逐渐提高:两个星期后(5次训练),视力可达0.6-;1个月后(10次训练),视力可达0.7-;近2个月后(14次训练),视力可达0.8-;近3个月后(22次训练),视力可达0.8+;3个半月后(30次训练),视力可达1.0-;进行半个疗程的巩固训练,视力稳定后,可考虑进行斜视手术。当常规戴镜遮盖治疗视力提高缓慢时,辅助恰当的视觉训练可以加快视力提高的速度,尽早恢复双眼视功能。供稿:八里台分中心赵风如
主编:李丽华
责编:张 威
编审:权 贺、江洋琳、陈晓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