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瓦山,滔滔大渡河,风刀雪电,悬崖峭壁,民警吉伍瓦哈在这里度过了三载春秋。
吉伍瓦哈是四川省攀西监狱一名彝族民警,年1月,他作为四川省监狱管理局扶贫工作队队员,进驻甘洛县乌史大桥乡,该乡是全凉山州自然条件最恶劣、贫困发生率最高、扶贫起步最晚、脱贫任务最重、脱贫难度最大,最难啃的硬骨头。
在四川省监狱管理局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他秉着“工作没完成,自己不罢休;困难不解决,自己不泄气”的工作理念,在木色尔库村攻坚克难、服务群众,为年甘洛全县“脱贫摘帽”的脱贫攻坚工作,积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如今,木色尔库村焕然一新,家家户户住进新房,生活越加滋润。
走近瓦哈,走进他家,
扶贫的背后还有许多故事······
01
噩耗接连,他在最艰难的时刻驻了村
在接到扶贫任务时,瓦哈的妻子刚刚剖腹产生下女儿,还没来得及好好照顾妻儿,年1月,他便驻了村。
那时,对口帮扶的木色尔库村还在大山之巅,没有通村公路,甚至有的地方因山体滑坡将原来用脚踩踏出来的“路”淹没,要到村里只能靠“爬”。
为给村民们送去党的关怀,帮助他们脱贫摘帽,引导他们搬下山,瓦哈和扶贫工作队的同事们经常在这条危险而又艰难的路上攀爬,一来一回已是一早一晚。
可就在这时,瓦哈父亲因脑肿瘤离世,年2月,他的哥哥又因病医治无效离世,母亲深受打击,整天以泪洗面,导致青光眼疾复发,单眼失明。
扶贫工作正是吃紧时期,一边是祖国伟大事业,一边是家里噩耗连连,瓦哈无法在家人身上花费太多时间。此时,他的妻子主动站出来,帮助他顶住了家里的一切压力。
妻子背着未满一周岁的女儿,带着母医院进行手术,保住了另外一只眼睛。
02
双重重担,他们默契地选择一起扛
脱贫攻坚工作不易,瓦哈在任木色尔库村党支部副书记两年多以来,走村窜户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开展各项帮扶工作,累计入户达户次;两年来先后协助乡政府及省监狱管理局,采购萝卜、核桃、土豆、其他家禽、腊肉等农副产品,帮助村民扩大种养殖范围、以购代捐等,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元提升到元以上,远超国家脱贫标准。成绩的背后是重担压肩,但压在瓦哈身上的重担不止于此。
自从哥哥去世后,嫂子不见踪影,将两个未成年的子女留给瓦哈一家。在家的妻子不得不一个人照顾母亲、自家女儿以及侄女、侄儿。一谈及此,瓦哈总是忧心忡忡,满怀愧疚。
但妻子却什么也没说,两人默契地将这个家撑起,瓦哈挽起袖子负责“国家大事”,妻子系上围裙负责“家里小事”。
今年,四川暴雨多发,乌史大桥乡经历了数次洪水、泥石流冲击。
为保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瓦哈和扶贫队同事们日夜坚守在第一线,抢险救灾,保障通行。
今年,也是侄女高考的关键时期。面临高考,侄女情绪波动压力大,怀着孕的妻子又当爹又当妈,经常到学校给侄女送吃穿,开导她。终于,侄女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南科技大学。
03
辗转思念,想她们的时候就唱歌
一年天,瓦哈在驻村期间,回家的次数寥寥可数,往往回家待一两天,又立即赶赴扶贫点。
不管是田间劳作,还是收购农产品,他必定亲力亲为,认真、热情的工作态度让工作组成员及村民都亲切的称呼他为“娃哈哈”。
当念及妻儿,她将无法儿女情长的思念转换成宛转悠扬的旋律,结合扶贫工作经历,创作出《看见幸福》《幸福谣》等歌曲来歌颂党的伟大政策、扶贫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和贫困群众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没有家庭的支撑,就没有吉伍瓦哈的扶贫工作成果。业绩源于吉伍瓦哈的努力,更来自于吉伍瓦哈一家的付出和贡献。
脱贫摘帽千家万户,感恩扶贫千家万户。
素材:宣传培训科、工会办
审核:张立、张庆
严守法度
传递温度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