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难忍,以为是脑神经的毛病,没想到是青光眼!”
“眼睛突然发红、胀痛、视力急剧下降,检查发现是青光眼!”
“居家时间长,烦躁易怒,没想竟诱发青光眼!”
3月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和排名首位的不可逆致盲性疾病,其发病隐蔽,早期难以发现,故被称作“盗走光明的小偷”。医院自2月17日恢复正常接诊以来,救治了数位急性青光眼发作的患者,成功挽救了他们的视力。
受偏头痛困扰半年,雪上加霜视力骤降
家住虎门苏先生今年55岁,半年前,开始有偏头痛的症状,以为是工作劳累导致,便没有理会。近来苏先生视力急剧下降,据他描述,作为做了十年的厨师,一向对各种食材配料了然于心,最近烹饪菜肴时竟错把陈醋当成酱油,这才意识到要去眼科检查下。
正当新冠病毒疫情严峻时,医院都无法收治,“很害怕这样拖下去视力有一天会彻底消失,后来得知医院已开通绿色急诊通道,医院看看”苏先生说。
眼内植入微型“钉”,降低眼压缓解痛苦
经过眼压、视野、OCT、超声生物显微镜等系列专业眼科检查,苏先生被确诊双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且左眼的视神经已萎缩,接受治疗刻不容缓!“起初,我们先给他使用滴眼液控制眼压,但眼压控制欠佳,波动较大,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3月2日,医院院长刘斐紧急为苏先生左眼实施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通过在眼中植入微型引流钉,建立新的房水外引流通道,以达到降低眼压、阻止视神经等组织的进一步损害,从而达到保存视力、缓解患者痛苦的目的。术后苏先生眼部情况稳定,不久后右眼也将会进行手术。
头痛眼胀不能小视,或是青光眼发作表现
刘斐表示,青光眼发作时主要表现有眼胀、视力下降,严重者伴随同侧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有时发病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都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从而丧失了一部分的视力甚至失明,这是我们为医者最不愿意看到的。”
目前,大众多居家防疫,刘斐教大家一个简单的自测方法:通过自己检查视功能,比较双眼的视野范围;触摸一下两侧眼球的硬度是否一致和相应青光眼发作的症状判断是否患上了青光眼。
五大类人群易患青光眼,年过四十即需定期检查
苏先生就诊时也向医生提出疑问:青光眼不是“老人病”吗,为什么我年纪不大也会得青光眼?
刘斐指出,任何年龄都可能患上青光眼。尤其是度以上的高度近视或远视、有青光眼家族史、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40岁以上的这5类人群属于高风险人群,医院做青光眼的相关检查,以排除或早期发现青光眼,及早治疗。
刘斐建议:正常人35-40岁阶段至少进行1次全面的青光眼检查,40岁以后每隔2-3年检查一次,50岁后每隔1-2年检查一次,60岁后每年检查一次。
青光眼患者居家:应保持情绪稳定,适量运动
过分担心、忧郁、愤怒、紧张不安、过度兴奋等情绪波动都是导致青光眼的原因,青光眼患者居家一定要保持心态平和,情绪良好。与此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不一次性大量饮水;每天做适量运动,但要避免过分弯腰、低头、屏气、负重等活动。
刘斐强调,青光眼患者还应避免长时间在黑暗环境中看电影、电视、玩手机或长时间持续读写,应适当休息,用眼时保持充足光照,避免由于暗环境瞳孔散大而激发青光眼发作。
另外,青光眼患者的家属也应提高警惕,及时做青光眼检查,以排除患青光眼的可能。
刘斐提醒,青光眼的致盲是不可逆的,一旦视神经受损而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视功能损害。特殊时期在家,市民朋友如果出现突然性视力下降,看灯光周围有彩虹圈,剧烈的头痛、眼痛还伴随着恶心呕吐等症状时,首先应保持冷静,避免情绪波动等加重病情,同时医院就诊,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汪万里通讯员:林郁珍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谢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