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3.html
编者按
青光眼发病机制不清,目前认为是多因素导致的疾病,其中血管因素参与在其发病机制中。以往研究青光眼的血管因素是个挑战,而随着OCTA的出现,这一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
近期AdelehYarmohammadi等人使用OCTA进行了以下研究
使用OCT-A(OCT-A(AngioVue;Optovue,Inc,Fremont,CA))研究伴有半侧视野缺损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半侧视盘和黄斑血管密度区别。研究一共纳入58位伴有半侧视野缺损的青光眼患者的58只眼与28只健康眼。
那研究有什么发现呢?
1、青光眼患者完好的半侧视野,相较于受损的半侧视野,视盘旁血管密度和黄斑中心凹旁血管密度高,但低于健康眼。这与视盘旁神经纤维层和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是一致的。
2、对于受损的半侧视野,平均敏感度与其半侧对应的视盘旁血管密度最相关,其次是黄斑中心凹旁血管密度,视盘神经纤维层和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
3、对于未受损的半侧视野,平均敏感度与其半侧对应的视盘旁血管密度、黄斑中心凹旁血管密度比平均敏感度与视盘神经纤维层和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更相关。
以青光眼患者上半侧视野缺损为例:
第一行视野图显示了上半侧视野缺损;
第二行示与视野对应的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和视乳头旁视神经纤维层厚度降低;
第三行示对应视野缺损区域的视盘旁血管密度、黄斑中心凹旁血管密度降低。
结论如何
在未受损的半侧视野和受损的半侧视野,均存在视盘旁血管密度、黄斑中心凹旁血管密度的降低,且降低程度与视野受损程度相关。因而在青光眼患者出现视野缺损前,OCTA就可以检测出青光眼损害。
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