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约有2.57亿人感染肝炎病毒,每年造成万人死亡。在第六十九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了“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总体目标。年共有国政府积极响应,决定到年消除病毒性肝炎。
目前,病毒性肝炎仍是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重点之一。每年有约33万人死于乙肝或丙肝感染导致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年1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11部委发布《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年)》,向病毒性肝炎发起新一轮宣战。在预防、筛查、治疗的各个环节,我们已有哪些经验和突破,还需要做出哪些改进和努力?
阻断传播预防控增量消灭存量、控制增量,是全世界围剿肝炎的通用之道。世卫组织提出,到年,要在年的基础上将新发病毒性肝炎感染减少90%,慢性乙肝和丙肝治疗要覆盖80%的患者,将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死亡数减少65%。
在我国,肝炎病毒携带人数仍然庞大,有万名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万人为慢性乙肝患者;有万名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万人为慢性丙肝患者。多年来,我国实施“预防接种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收效斐然。眼下,加强重点人群防控,进一步加强母婴阻断、强化血液和医源性感染管理,探索健康教育等干预方法,势在必行。
1
疫苗功不可没
中国的乙肝防控成就被国际专家誉为21世纪公共卫生领域最重大的成就之一。自年起,我国实施疫苗接种,乙肝儿童感染率逐年显著下降。年,全国1岁~4岁人群和5岁~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分别为0.32%和0.94%,比年下降了66.7%和61.2%,提前实现了世卫组织西太区提出的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降到1%以下的目标。
不仅如此,疫苗在抵御甲肝和戊肝方面同样效果卓越。自年起,我国将甲肝疫苗纳入国家的免疫规划,对所有的适龄儿童进行免费接种,在汶川、玉树、庐山等地震灾区以及新疆、甘肃等重点西部省份,开展了甲肝疫苗的群体性接种,甲肝发病率从年的55.69/10万降到了年的1.55/10万,达到历史最低点。
为了巩固疫苗防控的成效,《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年)》提出,到年儿童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率要继续保持在95%以上,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继续保持在90%以上,5岁以下儿童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继续控制在1%以下。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开展医务人员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风险人群的疫苗接种。为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集体生活人员等重点人群接种甲肝疫苗;戊肝高流行地区可根据防控需要,按照知情同意原则接种疫苗。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中心副主任尹遵栋指出:“在部分地区,主要是西部经济落后省份,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有多位专家提出,过去曾有媒体报道失实造成公众认知误区,对接种工作产生不利影响,要吸取经验教训,筑牢免疫屏障。
2
乙肝母婴“零传播”可实现
育龄妇女是乙肝病毒传播和感染的高危群体。尹遵栋介绍,目前我国育龄期妇女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约为6%,相对比较高。年,国家颁布实施了新的国家免疫规划儿童预防接种程序,特别指出对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在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的同时接种免疫球蛋白;在接种完成1个月~2个月后,开展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检测,对发现表面抗原阴性、抗体低于10个国际单位的新生儿再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医院侯金林教授介绍,新近研究显示,在乙肝疫苗结合免疫球蛋白的基础上,结合更多有效的抗病毒措施能进一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开展“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的经验显示,在妊娠医院,母婴传播率可降低到1%以下,甚至达到完全阻断。目前,全国已建立10家妊娠乙肝防治示范基地和家“零传播”医院。
侯金林强调,医疗卫生机构要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孕产妇提供必要的实验室检测和辅助检查,密切监测肝脏功能的情况,给予专业治疗。同时,临床医疗机构要与科研单位协作研究孕产妇的抗病毒治疗,特别要攻克高病毒载量母亲母婴阻断失败率较高的难题。
“在工作流程方面,妇产科、儿科、传染病科的紧密配合非常重要。”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宁琴教授介绍,“妇产科筛查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孕产妇,在病历中重点标明,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