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干扰素疗程短副作用较大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降解病毒mRNA,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再调动患者自身的免疫机制,加强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的清除。
干扰素的优点就是疗程比较短,大概要治疗一年的时间,一般的疗程是一年也就能控制住病毒。但是干扰素的缺点也很明显。乙肝患者打干扰素后,副作用相对核苷类药物来说大一些。打完干扰素常见的副作用有很多,比如有一些发热、有一些白细胞的抑制等等。还有一些包括食欲减退、全身乏力等等干扰素的副反应。但是这些副反应,大部分病人都能耐受。
另外干扰素有一个不够完美的地方,就是干扰素的应答率是有限的。真正能取得比较好应答率的人大概有30%—40%,还有60%—70%的人,应答的效果不好。这是干扰素的优点和缺点。
对于初治患者,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先尝试选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1)相对年轻的患者,希望近年内生育的,期望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治疗的患者。(2)初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若ALT水平≥2倍正常值上限,但≤10倍正常值上限(注意排除由药物,酒精和其他因素所致的ALT升高);TBiL≤2倍正常值上限,适宜干扰素治疗。(3)病程短,非母婴传播者更适合干扰素治疗。(4)没有精神分裂症、甲状腺病、心脏病、癫痫、自身免疫病、严重神经衰弱、抑郁症等基础疾病。(5)没有乙肝肝硬化。干扰素禁用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对于代偿期肝硬化也应慎用。核苷类药物核苷类药物应答效果好但是疗程长
核苷是核酸的水解产物被分离得到的,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在细胞的结构、代谢、能量、功能调节起重要作用。核苷参与生物体中基因信息的保留、复制、转录的分子机制。核苷类药物先在体内转化为三磷酸,三磷酸可以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和逆转录酶的活性,并与核苷酸竞争性掺入病毒DNA键,从而终止或抑制病毒DNA链的延长和合成,使病毒的复制受到抑制而发挥抗病毒作用。
那么核苷类药物刚好和干扰素相反。核苷类药物的优点就是应答效果非常好。90%以上的人,都能起到比较好的应答,而且没有副作用。一天一片药,非常安全。核苷类药物的缺点就是时间很长。
核苷类药物被誉为乙型肝炎抗病毒第二个里程碑,此类药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酯等。
两种药物如何选择?临床医生应依据乙肝防治指南,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在综合考虑患者具体病情、现有医疗资源、患者经济条件及个人意愿等的基础上,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亚太和欧美的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均已将长效干抚素或强效低耐药的核苷(酸)类似物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的首选,因为弱效、高耐药的抗病毒药物长期应用可引起交叉耐药和多药耐药,导致肝硬化失代偿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来源:综合编辑
推荐阅读
??急性酒精中毒该如何处理?
??洗手”的学问,如何正确洗手?
??世卫组织:尚无证据表明新冠抗体可使人免受“二次感染”
??痛风是怎么一步一步“折磨”你的?
??看到美女更开心?其实是人的本能
新浪微博:
青原草草_I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