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视资讯青光眼滤过泡漏水不用慌把上方

编者按小梁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滤过泡渗漏,这不仅会产生低眼压,还会并发周边前粘连、白内障、脉络膜渗漏、出血等,最终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无论术后早期或者迟发型滤过泡渗漏,都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修补。

近些年因为抗代谢药物(如丝裂霉素)的广泛使用,迟发型滤过泡渗漏的数量不断增加。迟发型滤过泡渗漏由于其壁薄、组织脆弱使得修复极具挑战性,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完全切除滤过泡组织+移植健康结膜覆盖的方法进行重建,然而其成功率往往不高。

来自加拿大的NeeruGupta教授介绍了一种无组织切口的微创结膜手术(MICS),用于修复迟发型滤过泡渗漏,相比传统的侵入性手术具有简单、安全、高效的特点。

微创修复滤过泡的关键:

无需开刀实现健康结膜“移花接木”

手术步骤:

1)0.5%盐酸丙美卡因表面麻醉后,放入开睑器嘱患者向下旋转眼睛,暴露滤过泡后方的上方球结膜。

2)结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与肾上腺素(1/)麻醉。注射到滤过泡后的上方球结膜组织下,形成一个围绕滤过泡的袖口样隆起。这一步是为了让健康的结膜更便于往下拉扯覆盖滤过泡,这也是不开刀的关键。

3)轻轻抓取滤过泡后隆起的结膜组织,尽可能无张力地跨过薄壁滤过泡向角膜缘推进,并用10-0尼龙线固定于角巩膜缘组织。

4)根据需要,用相同的方法将相邻的球结膜推动缝合至角膜缘以完全覆盖渗漏的滤过泡。术后联合使用泼尼松与抗生素一周时间。

手术预后:

同一个病人术后1周(A)可见结膜组织延伸至无血管组织上方;术后3周(B)结膜充血减少,渗漏愈合,滤过功能保留。

术式效果:

9成以上滤过泡可一次性成功修复,长期稳定!

研究纳入了8名女性和5名男性,均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所有病例的手术适应症均为不愈合的滤过泡渗漏。滤过泡修补前的平均眼压为4.5±2.8mmHg,术后即可恢复平均眼压至12.3±3.0mmHg。所有患者Seidel试验(-),裂隙灯检查均显示滤过泡渗漏消失,血管结膜组织延伸至无血管的下方结膜组织。

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0.2±18.1月。末次随访时,患者平均眼压为11.5±1.7mmHg。在最高长达5年的随访期间里,所有患者均未使用降眼压药物。除1名患者术后2年出现滤过泡渗漏复发、滤过泡炎行玻璃体切割术以外,其余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视力改善程度相似。

小结MICS滤过泡修补术中的双层球结膜充分加固了渗漏滤过泡上方的区域,同时允许下方的滤过泡与结膜结合,使原始滤过泡下的功能区不受干扰,以维持原始的滤过通道。MICS术特别适用于靠近角膜缘的经典局灶性无血管滤过泡,是一种高效、微创修补迟发型滤过泡的有效术式。

原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tangsheying.com/dybjxqgyzz/726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