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跟着节气走
糖尿病的防治和节气有着密切的关系;三伏天,天热潮湿、出汗多,糖友们要多喝水,预防感染、糖足等。
立秋了,天气干燥、早晚凉爽,并发症也很进入了高发期;糖友们的防治重点要变成预防感冒、眼病、洗脑血管疾病等。在饮食和生活上都应该做出调整。
一、防范心脑血管疾病
立秋后糖友最容易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由于早晚温差大,加剧了血管的收缩与舒张,一收一舒之间,容易造成血压波动,给心脏带来负担。因此,糖友不要轻易受凉,并预防好感冒。
对策:
1、注意保暖,预防着凉感冒。
2、及时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出现异常及早就医。
二、预防感冒
秋天昼夜温差加大,糖友们要注意预防感冒。
由于糖友抗感染能力低,特别是年纪比较大的糖友,一旦感冒,容易诱发肺部感染,使血糖急剧上升。
同时,有些感冒药也能引起血糖上升,糖友吃感冒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对策:
1、早晚注意保暖、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
2、如果感冒了,需要勤测血糖,特别是打胰岛素的糖友,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血糖波动的情况,尽早联系医生处理。
3、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感冒药。
三、防治眼睛干涩
秋后人容易阴虚燥热,一旦上火,则容易眼干、发痛。气候变化使糖友们血糖波动较大,易导致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落等眼病。
对策:
1、糖友们要控制好血糖,注意眼部休息,并多补充水分。
2、饮食注意除秋燥,多食用一些水分高、富含胡萝卜素的蔬菜。
四、防治皮肤瘙痒
有些糖友因为高血糖对神经和血管的伤害,常常觉得瘙痒难耐。加之进入秋天,天气日益干燥,皮肤瘙痒可能进一步加重。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抓挠皮肤,由于糖尿病患者抗感染能力弱,抓破皮肤容易引起感染。
对策:
配合医生,控制好血糖补充维生素B族,洗浴后使用润肤乳液房间干燥使用加湿器
如何防治“秋后并发症”?
立秋后要想预防并发症,除了注意各个部位的护理之外,关键还是要控制好血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每天测血糖、血压
每天需要测量血压、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可以对糖友的饮食配比和进食方式起到指导作用。在血压发生大幅波动时及早排查原因,以免出现心梗、脑梗等心脑以外。
2、多补充水分
立秋后的秋燥,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多是跟缺水有关。缺水不仅造成眼病和皮肤病变,也使糖友血液的流速滞缓,容易造成心肌梗塞等心脏病变。所以糖友要及时补水,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每天喝足8杯水,约毫升,白天每隔2小时喝一杯水。
3、积极户外运动
炎热的夏季过去了,为了防暑夏季户外运动较少。立秋后天气凉爽,最适宜户外运动。糖友应选择轻、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比如步行、太极拳、慢跑、骑自行车等。
每天保证30分钟,一周分钟以上运动。运动前后注意做好准备活动,运动时需要随身带上几块糖块,预防低血糖。
除秋燥、食秋葵
秋葵含糖量低,其中含有的大量黏液中,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可以减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的吸收,有良好的降糖作用。同时还能促进肠蠕动、润肠通便,对降低糖尿病人血液中的血脂也大有裨益。所以,秋葵也被称为糖尿病人的“完美蔬菜”。
秋葵宜清炒、凉拌
秋葵吃法很多,由于秋葵的籽和胶液有独特的功效,所以最好整根、对半切、切段食用,尽量不切薄片或细丝。特别要注意是,当秋葵遇热时,会使黏蛋白失去效力,因此建议食用时,用滚水略烫一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