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四月,让人躲也躲不过的“过敏季”也随之而来。
这段时间,医院急诊室人满为患,因鼻痒、鼻涕等症状就诊的患者较此前增加了近50%,其中大部分确诊为花粉过敏。除此之外,还有全身起红色皮丘疹瘙痒难耐的,有眼睛又红又痒的,这些不同症状经检查后结论却是同样的病——过敏!并且随着气温的进一步升高,目前全国多地已进入春季过敏高发期。
图源:摄图网
面对时不时就困扰着我们的过敏,相信多医院进行诊疗,而是选择在家里备一些抗过敏药预防突发过敏。这种情况,就需要药店人体现出自己的专业水平,面对顾客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用药需求,这份“防过敏用药攻略”请收好!
喷嚏、鼻涕、眼睛痒……过敏症状虽然让人困扰,但抗过敏药带来的嗜睡更让人纠结。其实,正确选择和使用抗过敏药就能减少这类副作用。常见的抗过敏药物以抗组胺药物为主,根据药物的作用强度、不良反应及发生率的不同,具体的用药指南如下:
针对一般的抗过敏作用效果明显,价格便宜,不少一代的抗组胺药物至今依然常用,如氯苯那敏(扑尔敏)等。但需要提醒顾客的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因为这一代药物有明显的镇静嗜睡作用,所以不能用于需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患者,比如司机。
到了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其中的代表药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此类药物的镇静嗜睡副作用比一代小,抗过敏作用更加广泛,价格适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会可能引起心脏副作用,需慎用于心脏病患者(特别是心律不齐者)、肝功能不良者,同时应尽量避免与影响其代谢的药物同服。
到了第三代抗组胺药物,左西替利嗪等药物作为代表,通过抑制组胺介导的早期过敏反应以及抑制炎症细胞移行及过敏性介质释放发挥作用。其特点就是抗过敏作用性强,而且起效更加迅速,药效持续时间长。相对于一代、二代来说副作用更少,几乎无心脏毒性。
1.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目前没有绝对安全的抗过敏药物,妊娠期在权衡风险后可选择氯雷他定及西替利嗪(两种药物均为妊娠B级),而非索非那定、氮卓斯汀和地氯雷他定不建议在孕期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氯苯那敏在哺乳期妇女可以酌情用药。
2.老年人:因老年人容易发生摔倒事件,加上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便秘等疾病发生率高,建议老年患者首选二代抗组胺药。
3.儿童:建议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中合适儿童的剂型,如:口服液、滴剂、混悬剂等。使用时需注意年龄限制,多数第二代抗组胺药明书提示只能用于2岁及以上患者,西替利嗪滴剂及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可以用于1-2岁幼儿。
图源:摄图网
引起过敏反应的不仅有种类繁多的化学活性介质,而且其过程也极为复杂,而抗过敏药只能阻断过敏反应中的某一环节,或只能阻止某些化学介质的释放,而不能阻止所有化学介质的释放。有时服用抗过敏药如扑尔敏、异丙嗪、苯海拉明等后,过敏反应仍然可以发生。所以,药店人需要在此提醒顾客,服药后要密切观察自身症状的变化,一旦发现药物无效,甚至症状加重,医院就诊。
部分内容源于:
药店经理人、健康北京(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