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讲人生病的原因无非两种,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占小头。占大头的是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内伤七情是生病的根本原因,是心被贪嗔痴绑架之后不能自已而产生的七情。
治病养生要顺从五脏六腑的爱好而走。生病的“生”就是生病的“因”,它是种子,病是“果”。释迦摩尼佛说了,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所以重心应该放在因上,也就是中医讲的治未病。
高段位的治未病就是医心,人的心念左右人体内气的运行,气推动着五脏六腑工作,五脏六腑决定着整个人体的正常工作。修行修的就是让心能够挣脱绑架,获得自由的过程,就是减少贪嗔痴,少生七情,从而正气内存,邪不入侵,那么自然就会少生病。
情绪是如何伤到五脏六腑的?
肝与胆相表里。主金,开窍于木,肝脏不好好干活,解毒功能就变差,随之而来的就是长斑,长痘,视力下降,青光眼,严重的就得甲状腺、乳腺癌等,以上的问题解药就是“仁”。
后天之气生于脾,脾和胃相表里主肌肉,开窍于口,当脾胃不好干活了,皮肤就会变得无光泽,没有弹性,自然显老,吃啥啥不香,睡也睡不好。疑心太重,会伤及到你的脾脏,以上问题的解药,就一个字,“信”。
先天之气藏与肾,肾与膀胱相表里。主骨,主髓,开窍于耳,当肾脏受损,就会怕风,怕寒,四肢冰冷,以及与生殖系统,与膀胱,与耳朵、与牙齿的毛病,都与他脱不了干系。整天担惊受怕,就会伤及肾脏,以上问题的解药,“智”。
肺与大肠相表里,忧伤肺,肺主皮毛,开窍与鼻,那对应以上器官所生的毛病,都和贪欲过重、忧心忡忡脱不了干系,解药,就一个字“义”。
心和小肠相表里,喜伤心,傲慢的狂妄之喜会波及心脏、小肠、血管等等。与之相关的疾病都与傲慢有关,解药是“礼”。
仁义礼智信就是上医治未病的药方,医者的核心就是医心。
修行就是给自己治心病,如何对症下药?
比如你的性格类似孙悟空,喜怒无常,好打抱不平,凡看不惯的人就想锤他,说明心中嗔怒太多了。嗔生怒,怒伤肝,“仁”就是解药,仁爱到了,自然悟空。
如果性格类似猪八戒,看到好吃的流口水,看到美女流口水,说明心中贪欲太重,要着重修贪。贪生忧,忧伤肺,“义”就是解药,“义”到了,自然八戒。
如果性格类似沙无净,啥事不动脑,张口闭口大师兄,说明心中愚痴太多,痴生恐,恐伤肾,“智”就是解药,治到一定火候,自然悟净。
比如傲慢的白龙马,慢生喜,喜伤心,“礼”就是解药。
比如,不信任自家人的唐僧,每次悟空说那是妖精,他都不信,疑生思,思伤脾,“信”就是解药。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从而对应不同的病症。对应五毒的不同解药,就是五常,只有对症下药的“药方”,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