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
医院最新动态
普及健康科普知识
白
1
世界青光眼周
3月10号到3月16号
是第十二个世界青光眼周
与白内障相比,青光眼知晓率还很低
有这样一组数据我们分享给您
全球有万人患有青光眼
约有60%的青光眼患者分布在亚洲
其中只有50%知晓自己患病
在我国青光眼患病率约为2%
致盲率为22.7%,占失明总数8.8%
40岁以上人群中
约有万人患有青光眼
其中55%至少单眼失明
18.1%双眼失明
▲点击视频来看一看吧!
小心!青光眼致盲不可逆
▲袁志兰教授接受媒体采访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致盲性眼病及第一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医院眼科袁志兰教授表示,白内障和青光眼分列我国第一和第二大致盲性眼病,但白内障经手术可复明,青光眼致盲却不可逆,及早干预是青光眼防盲关键。青光眼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在老年人更常见,其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
义诊现场人气爆棚
3月12日上午9点,医院在门诊二楼大厅举办世界青光眼周义诊活动。眼科袁志兰教授、杨勤主任医师、孙红副主任医师、张为中副主任医师、陈琴副主任医师及梁亚主治医师为广大市民进行义诊及咨询,短短一个上午的为百余位患者提供了健康咨询与义诊服务,受到了大家热烈欢迎。
▲义诊现场。
在义诊现场,有一对双胞胎男孩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原来,亮亮和小亮(化名)出生后七天被诊断为先天性青光眼。家人没有放弃,10年内坚持为两个孩子治疗。现在,双胞胎哥俩就读于一所盲校,拥有一定的视力,生活上还可以帮助到其他盲童。孩子的母亲说:“以前他们一点也看不到,现在能看到一点光。”袁志兰教授表示,这样的孩子我们还是应该积极救治,能在很早期开展手术,能保持他们一定的视力。
▲义诊现场。
超40岁每年给眼睛“拍个照”
袁志兰教授:
青光眼具有隐匿性,有人眼痛眼胀的症状,有人没有任何症状,不容易被发现。40岁之前,每两年要进行眼睛的体检,包括眼压测量和眼底检查,40岁以后,每年做一次眼科检查,争取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青光眼家族史、糖尿病史、甲亢病史、近视度以上或远视度以上者,如有眼胀、头疼、视物模糊甚至视野、视力变化的,应自觉及时地去专业机构检查,排除青光眼可能。
▲义诊现场。
长时间玩手机非常可怕
▲孙红主任医师接受媒体采访
活动现场,医院眼科孙红主任医师表示,如果父母有青光眼或者家族中有老人患青光眼,新出生的宝宝医院进行一个针对性的筛查,做到做发现早治疗,尤其是一些孩子眼仁发白或者发黄的婴儿,极有可能是遗传了青光眼,必须尽早治疗。“长时间的玩手机等电子产品,极大降低眼睛的自我调节能力,非常可怕。”针对目前各年龄阶层人群对手机的依赖,专家表示担忧,除了增加青少年群体患近视的几率,还会极大影响老年人的眼健康。专家建议无论是青少年还是老年人都应重视眼健康知识的了解和眼疾防治,多增加户外活动,尽量降低长时间盯着电子产品的几率。
▲义诊现场。
专家给你支招来了
医院眼科专家特别指出
青光眼是终身性疾病
不管是采用药物还是手术治疗
都必须要终身监控、定期检查
做到每月测一次眼压
半年到一年做一次
全面的视神经检查
袁志兰教授表示,青光眼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眼病。有效地预防青光眼,大家在生活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避免经常熬夜。青光眼的发生与眼睛的眼压升高有关,而经常熬夜则常会使人睡眠不足,进而导致眼压升高,严重危害着眼睛的健康。
2、避免过度劳累。不论是从事体力工作还是脑力工作,在生活中都应注意劳逸结合,以免因身体过度劳累而使眼压产生波动,进而诱发青光眼。对于长期使用电脑的人群来说,专家建议,可以牢记三个"20":看20分钟电脑、远眺20秒、眨20次眼睛,让眼睛能够得到"休息"。
3、保持良好情绪。恼怒、愤恨及悲观等负面情绪会使眼压逐渐变高,进而诱发青光眼。因此大家平时应学会调节不良情绪,保持情绪乐观。
4、定期做眼部检查。定期检查是预防青光眼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发现青光眼,测眼压很关键。很多时候一次眼压测量并不能说明问题,尤其是怀疑开角型青光眼的,建议按医嘱定期检测。
责任编辑/周宁人
稿件来源/谢瞻曹勇吴倪娜
鸣谢/王晓凤
摄影/曹勇黄毅(实习)
图文编辑/周宁人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及时告知
医院官方平台(JSPHRY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