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盲的患病率及主要致盲性疾病状况分析

作者:高华陈秀念史伟云

中华眼科杂志,,55(8):-.DOI:10./cma.j.issn.-..08.

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发起《面向普遍的眼健康:—全球行动计划》,旨在年之前将可避免视觉损伤的患病率在年的基础上减少25%。如今距离全球行动计划结束仅剩不到1年的时间,中国作为世界上盲人数量较多国家之一,需要掌握本国主要致盲眼病的现状,以便政府制定政策,眼科医务工作者更好地开展眼健康工作,减少盲人量。本文将针对我国盲的患病率及主要致盲性疾病现况进行综述。一、我国盲的患病率

根据年国际视觉损伤专家组提供的最新数据[1],截至年,世界范围内盲的患病率为0.49%,约有万盲人,首要致盲眼病是白内障,致盲约万人,并预计年全球盲人将增至万[2]。盲的定义为较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低于20/(0.05)。中国作为全世界人口和盲人数量较多国家之一,防盲工作任务艰巨。年全国首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3],盲的患病率为0.43%,约有盲人万,致盲眼病依次为白内障(41.06%)、角膜相关盲(26.25%,包括角膜混浊15.38%和沙眼10.87%)、青光眼(8.80%)、脉络膜视网膜疾病(5.54%)等。

近30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和人口年龄比例增高,我国盲情兼具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特点,即白内障和感染性眼病如角膜病仍为主要致盲眼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等眼底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4]。年全国九省眼病调查(人)结果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盲的患病率为1.93%。以此推算,我国50岁以上的盲人有万,致盲眼病依次为白内障(54.70%)、角膜混浊(7.50%)、视网膜疾病(7.40%)、高度近视眼(7.30%)、眼球缺失或萎缩(6.00%)、青光眼(5.00%)等[5]。年新的全国九省眼病调查(人)结果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盲的患病率下降为1.48%,与年相比下降了28.8%,标准化年龄和性别比后下降了38.1%[6],达到了WHO发起的《面向普遍的眼健康:—全球行动计划》所制定的至年可避免视觉损伤的患病率在年的基础上减少25%的目标[7]。

二、我国主要致盲眼病的现状

(一)白内障

白内障是我国及全球首位致盲眼病,致盲占比超过50%。调查数据显示,年我国仍有.7万白内障患者[8]。两次全国九省眼病调查结果显示,至年,我国农村白内障盲防治工作进展顺利;白内障相关的重度视觉损伤或失明患者的手术覆盖率为62.7%,与年相比增加了81.4%;白内障摘除手术眼术后视力≥20/63的比例为75.2%,与年相比增加了%[9]。白内障作为我国眼健康工作的主要对象,在"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指导下,年每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cataractsurgeryrate,CSR)已超过,较"十一五"规划末期提高了56%[10]。我国CSR虽然显著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仍然很大,甚至与同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印度也相差甚远。年印度的每百万人口CSR已达到[11]。WHO为亚洲国家制定的目标是CSR达到,因此未来我国白内障防盲治盲工作的关键仍然是提高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数量。提升CSR的最大动力是日益精良的显微手术仪器和不断成熟的手术技术。此外,由于我国西部农村和边远地区的眼科医疗资源明显匮乏,故提高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县(区)医院白内障摘除手术的能力亦是关键[12]。

(二)角膜病

全国首次残疾人抽样调查[3]和年全国九省眼病调查[5]的结果均显示,角膜疾病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且一旦罹患角膜疾病,致盲的风险远高于其他眼病。角膜盲是除白内障之外唯一可通过手术治疗提高视力而脱离盲状态的眼病,其他致盲原因如视网膜病变、青光眼和眼球萎缩等,均已导致患眼丧失恢复视力的机会[13]。因此,对于角膜病的诊治和角膜盲的防控应作为我国眼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

由于全国九省眼病调查的主要对象为50岁以上人群,故其未能全面反映角膜病盲人的真实分布。为了更好了解我国角膜盲的现状及其给社会带来的负担,年谢立信团队承担了中国工程院咨询课题并组织全国10省、市、自治区(人)进行了角膜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角膜病患病率约为0.32%,以此推算我国角膜病患者有万人,其中角膜病导致至少一眼盲者约为万人,致盲率高达72%,双眼盲约为44万人,其中感染性角膜炎是导致角膜盲的首要病因,因此临床应注重预防和治疗感染性角膜病[14]。由于角膜供体来源匮乏和专业角膜病医师短缺,角膜盲是我国目前防盲治盲工作中最难解决的瓶颈,角膜盲比白内障盲的治疗更为困难。现在每年不足1万患者可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15],因此解决我国角膜盲的关键是增加角膜供体来源和培养角膜病专科医师。

(三)AMD和DR等视网膜疾病

全国九省眼病调查结果显示出我国眼病谱的新特点[16],即作为发达国家主要致盲眼病的AMD、DR等视网膜疾病,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致盲眼病,且与年相比,年全国九省眼病调查中视网膜疾病盲的患病率增加,因此临床必须重视对视网膜疾病的防控。何明光等[17]对广东省斗门县50岁以上人群(人)进行AMD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AMD总检出率为8.4%,50~59、60~69、70岁以上3个年龄组的AMD检出率分别为2.9%、7.8%和12.9%;在AMD患眼中,5%为盲眼。视觉损伤专家组的数据显示,AMD是发达地区除白内障之外的第二大致盲眼病,致盲构成比为15.63%,而我国AMD的致盲构成比为5.22%[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AMD的致盲比例会不断上升。

DR被称为可预防的首位致盲眼底病变,WHO预测到年DR将成为全球致盲的首要病因[18]。调查结果显示,年我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发病率为11.6%[19],基本上每10个人中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如此高发意味着DR致盲的比例将持续增加。谢立信[18]指出应将AMD、DR等眼底病变列为今后眼健康工作的重点。

(四)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是造成视觉损伤的首要病因[1]。年全国九省眼病调查结果显示[16],屈光不正的患病率从年的13.2%上升为15.8%,其在轻度视觉损伤中的构成比高达67.7%,在中重度视觉损伤中的构成比达到19.3%,若采用矫正眼镜完全消除未矫正的屈光不正,那么年视力损伤和失明的总患病率将从32.4%降低到16.6%。屈光不正中的近视眼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且年龄跨度最大的视觉健康问题[20],其中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病变在致盲原因中占相当高的比例[5],是近年来我国致盲原因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显示,在7~18岁名汉族学生中近视眼的检出率为55.05%,女生(58.7%)高于男生(51.4%),城市学生(62.1%)高于乡村学生(48.0%),且近视眼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21]。因此,近视眼防控是我国眼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几年的防控热点多聚焦于户外运动、阿托品药物干预、功能性镜片和角膜塑形镜等措施[20]。从费用和可接受度而言,矫正屈光不正是降低盲患病率最为简单方便、效益最高的方法,因此相关部门应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tangsheying.com/dybjxqgyhl/406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