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疾病青光眼概述

PhotobyDidsfromPexels

黄斑:

视锥细胞聚集地

位于后极的小凹

含丰富叶黄素

视轴中心注视点

分辨率最高点。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VonGraefe()首次提出,当时称之为“中心性复发性视网膜炎”

我国发病率较高,是最常见眼底病之一

好发于青壮年(25-50岁,高峰40岁左右);

男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5:1~10:1)

多为单眼患病,左右眼无差别

自限性疾病(多在半年左右自行恢复)

发病常有诱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激素的大剂量应用)

可复发。

发病机制:

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功能障碍。(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构成外屏障,外屏障受损,体液进入视网膜导致视网膜水肿)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中心视力下降(黄斑区受损)

中央暗点

视物变小或变形。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眼底检查:

黄斑部神经上皮脱离呈圆形或类圆形

中心凹光反射消失

视网膜下黄白色小点状沉着

可伴有浆液性RPE脱离。

眼底血管造影检查FFA:

动静脉期黄斑部或黄斑部上下血管弓区域出现点状高荧光渗漏点

--墨渍样扩散(inkbotdiffuse)

--炊烟样扩散(smokestackdiffuse)

强荧光斑一直持续到造影晚期。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1)多数3个月至6个月内自愈

2)3个月不自愈可考虑激光治疗或光动力治疗。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的发病一般特点:

绝大多数发生于50岁以上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存在种族差异

发病与年龄、吸烟、日光照射量、基因及饮食习惯相关

多为双眼

病变程度和类型不同,视力损害程度不同。

包括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和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

干性ARMD:

特点:RPE、脉络膜毛细血管、感光细胞萎缩

症状:视力损害,视力下降较慢,可出现视物变形

体征:玻璃膜疣---地图样萎缩。

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具有清除视杆细胞代谢产物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清除能力逐渐减弱,脂褐质逐渐堆积,形成玻璃膜疣。

湿性ARMD:

特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

症状:视力突然下降,视网膜变形,中心暗点

体征:RPE下暗红出血,渗出,新生血管膜

FFA:典型CNV、隐匿CNV。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

服用抗氧化剂:维生素C、E、锌

光凝新生血管膜

光动力学治疗:光敏感剂损害新生血管(photodynamictherapy,PDT)

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thermotherapy,TTT):um波长激光长时间照射病灶,破坏新生血管。

放疗

手术切除黄斑下新生血管膜

黄斑转位术

色素上皮移植术

其他:激素、VEGF抗体、基因疗法。

青光眼是全世界第二位致盲原因(第一位为白内障,所有人到了一定年龄都有可能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全世界首要不可逆性致盲原因,全世界第二位最常见的双眼失明原因。

青光眼一旦对视力造成损害,是不可逆的。

青光眼最常见的一大类是原发性青光眼,一般原发性青光眼均双眼受累。青光眼是非常重要的一类眼病。

青光眼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青光眼的本质是神经病变。

青光眼不一定眼压升高。

眼压是指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压力。

眼压是最常见和了解最为深入的诱发青光眼的危险因素。

眼压是目前能被控制来防止进行性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唯一因素。

正常眼压:10-21mmHg(统计学数据)。双眼压差不应5mmHg(课本上为6mmHg)。24小时眼压波动不应8mmHg。

正常眼压:

不引起视神经损害的眼压范围

正常眼压不能以某一准确数值来定义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与高眼压症。青光眼患者有可能眼压正常,眼压不正常的人也有可能长期随访发现从未有过青光眼症状。

生理性眼压的稳定性,有赖于房水生成量与排出量的动态平衡。

房水生成:睫状体

--睫状上皮细胞主动运输(75%)、睫状体超滤过、弥散。

房水排出

--前房角的小梁网

--葡萄膜、巩膜途径(10-20%)。葡萄膜和巩膜之间有潜在的腔隙,房水可以通过这个潜在的腔隙排出体外。

--虹膜表面吸收(5%)。

房水循环的最主要途径:睫状突生成--后房--瞳孔--前房--小梁网--schlemm管--巩膜静脉窦。

小梁网就像具有丰富孔洞的海绵过滤层,上图是小梁网被剥离后的解剖示意图。

眼压高低主要取决于房水循环中的三个因素:

睫状突生成房水的速率

房水通过小梁网流出的阻力

上巩膜静脉压。

大多数青光眼眼压升高的原因为房水外流的阻力增高:

--周边虹膜堵塞了房水引流系统(闭角型青光眼)。小梁网被虹膜的根部遮挡。

--房水引流系统异常(开角型青光眼)。下水道的开口没有被盖上,但整个下水管道系统中有管道堵住了。

青光眼的治疗:

--增加房水排出

--减少房水生成。

青光眼属于一种神经变性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包括机械学说和缺血学说。

“眼压太高,把视神经压死了”

“有一些患者视神经本来不够坚强,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可以接受的眼压,对他来讲他就承受不了。他的视神经可能会更容易缺血,出现青光眼的视神经损害”

整理徐鑫鹏

排版徐鑫鹏

审核黄秋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tangsheying.com/dybjxqgyhl/667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