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而至失明。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为2%。
病因青光眼由于眼压增高而引起视盘(曾称视乳头)凹陷、视野缺损,最终可以导致失明的严重眼病。正常人的眼压为10~21mmHg(Schitz眼压计),超过24mmHg为病理现象。眼压增高可以导致视功能损害,视盘出现大而深的凹陷,视野可见青光眼性典型改变。眼压增高持续时间愈久,视功能损害愈严重。青光眼眼压增高的原因是房水循环的动态平衡受到了破坏。少数由于房水分泌过多,但多数还是房水流出发生了障碍,如前房角狭窄甚至关闭、小梁硬化等。
临床表现
青光眼的种类主要有四种: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混合型青光眼。各种类型的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各不相同,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先天性青光眼
根据发病年龄又可为婴幼儿性青光眼及青少年性青光眼,30岁以下的青光眼均属此类范畴。先天性青光眼形成的原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眼前房角发育异常,致使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
2.原发性青光眼
根据前房前角的形态及发病缓急,又分为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等:
3.继发性青光眼
由眼部及全身疾病引起的青光眼均属此类,病因颇复杂,种类繁多,现仅简述最常见的几种继发性青光眼:
4.混合型青光眼
两种以上原发性青光眼同时存在,临床症状同各型合并型。
诊断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如能早期诊断,对保护视功能极为重要,以下几点对早发现、早诊断很有帮助:
1.家族史
家庭成员有青光眼病史,并自觉头痛、眼胀、视力疲劳,特别是老花眼出现较早者,或频换老花眼镜的老年人,应及时到眼科检查,并定期复查。
2.查眼压
在青光眼早期眼压常不稳定,一天之内仅有数小时眼压升高,因此,测量24小时眼压曲线有助于诊断。
3.眼底改变
视盘凹陷增大是青光眼常见的体征之一,早期视盘可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盘的生理凹陷逐渐扩大加深,最后可直达边缘,形成典型的青光眼杯状凹陷,视盘邻近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是视野缺损的基础,它出现在视盘或视野改变之前,因此,可作为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4.查视野
视野是诊断开角型青光眼的一项重要检查,开角型青光眼在视盘出现病理性改变时就会出现视野缺损。
鉴别诊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伴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有时忽略了眼部症状,而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或神经系统疾病,急性发作期又易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或急性结膜炎相混淆,需要鉴别。
并发症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常合并恶心、呕吐、发热、寒战及便秘等,少数病人可有腹泻发生。慢性闭角青光眼,常伴有视蒙、虹视,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失明。
治疗
1.治疗原则
青光眼是我国主要致盲原因之一,而且青光眼引起的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后果极为严重。一般来说青光眼是不能预防的,但早期发现、合理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终生保持有用的视功能。因此,青光眼的防盲必须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2.治疗措施
(1)注射维生素B可注射维生素B,有一定疗效。
(2)激光疗法如药物治疗仍无法控制病情,则在采取其他外科手术前,可试激光疗法。新的测试已显示激光疗法对广角性青光眼有效。其方法是利用激光照射虹膜,以舒解眼压。
(3)补充营养素。
(4)手术治疗。
建议青光眼病人积极争取早期有效的治疗,将视功能的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医院知名眼科专家——为您的眼睛保驾护航
院长江承天
院长江承天,副主任医师,大学本科,毕业于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眼耳鼻喉方向),在职研究生,医院进修,师从著名眼底病专家医院张风教授,医院眼科医生,原西南医科大学兼职教师,原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兼职教师,市卫计委重点科研项目1项,发表眼科学术论文10余篇。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眼中轴(白内障-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擅长各种类型的白内障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及玻切手术,完成白内障手术多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多例。
刘东敬
刘东敬,成都普瑞副院长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眼科博士,硕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眼科专委会委员、副教授,医院眼科副主任、眼科学教研室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农工民主党党员。主要从事青光眼、眼底病的诊断、手术治疗和研究,对青光眼、复杂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已完成眼底和青光眼等手术已达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