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锅锅导读:近日,一篇名为“王凤雅小朋友之死”的文章在网上热传,文中说2岁半女童被诊断出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其母杨美芹在获得捐款后却未救治眼球已脱出眼眶的女儿,反医院为儿子治疗兔唇。5月4日,不到3岁的女童离开人世。目前,这家人对网友要求偿还捐款的要求充耳不闻,当地公安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两岁半的王凤雅得癌被弃救年9月,来自河南太康两岁半小朋友——王凤雅,被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这是一种从视网膜开始发展的恶性肿瘤,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初期症状表现为斜视、弱视、青光眼等,通过患儿的眼睛,可以看到光斑吞噬黑瞳,直到形成“猫眼”。
这是恶性肿瘤,但早期治愈率极高。按照美国肿瘤协会的数据,95-98%的患病儿童能够康复,超过90%的患者能存活至成年以后。
早期治疗不但可以保留眼球,病眼还能保有部分视力。
确诊后,自称不识字的王妈妈杨美芹开始在多个平台展开众筹,呼吁网友为女儿捐款。在其中一条募捐视频中,可怜的凤雅艰难地转向妈妈的镜头,呼喊了一声“救我”,催人泪下。
这样的一幕感动了很多人,公开募款效果也很好,光是已知的到账款项就达15万元。
事情走向本来都很合理,但紧接着是令网友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筹集到的爱心善款本该用来用于小凤雅的治疗,但却没用在该用的地方。小凤雅的病情一直在恶化,但王家人却视而不见,反而在年12月,用善款带着小凤雅的哥哥去北京治疗兔唇。
同时,小凤雅的肿瘤开始扩散到眼球之外。本可能保住的眼球恶化到了完全不可能保住。但王家人依旧没有采取行动。
直到年4月,上海公益组织“大树公益”介入后,王家人才带着王凤雅去北京检查,专家明确表示立刻住院还有希望。
但是小凤雅的母杨美芹却跟同行的志愿者大闹并将小凤雅带走,不知所踪。
志愿者寻人后发现王凤雅已经被带回河南,在张集镇卫生院点滴生理盐水。王家拿不出医院就诊治疗的记录。志愿者举报并报警。
4月11日,在政府工作人员下,王家人终于将孩子医院和医院。医生同样愿意收治。医院保证治愈,而当时孩子已经病情危重。于是王家人再次找借口将小凤雅带离郑州。
4月13日,志愿者再次提议送凤雅去郑州治疗,愿意承担一切费用。
结果,凤雅的奶奶抢走志愿者手机,王家人开始殴打志愿者,志愿者无奈只能报警离开。当地卫生部门证实,对小凤雅所有的治疗(主要是输生理盐水)是免费的,而水滴筹的捐款已经被其母杨美芹提走。
4月30日,杨美芹继续手机上直播小凤雅的病情,呼吁公众进一步捐款。
5月4日,确诊仅8个月后,3岁的小凤雅离开了人世。
对此事,网友们愤怒了目前事件相关信息还不足,我们无法得出一些结论和判断。
生命危在旦夕,她选择了“重男轻女”事件中儿子得兔唇而女儿得的是恶性肿瘤。兔唇和恶性肿瘤孰轻孰重?唯一的儿子和快死的女儿孰重孰轻?杨美芹轻易做出了选择。这是重男轻女的愚昧?是博取同情的诈骗?还是在故意杀人?
虎毒尚且不食子,小凤雅的妈妈和家人却一手造就了这个悲剧。
妈妈只有在需要网友捐款的时候才想起凤雅,她的痛苦和疾病成了家人获利的工具,而得来的钱大部分都花在了哥哥身上。
我们无法想象年幼的凤雅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是如何度过的,躺在乡村卫生所的病床上,吊着没有意义的生理盐水,剩下的是煎熬和无助,还有无尽的痛苦。
更可怕的是,我们知道的凤雅有一个,我们不知道的凤雅又有多少呢?细思极恐。
“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的口号什么时候才能真的喊道一些人的心里去?这发人深思。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什么病?关于夺走孩子生命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我们有必要了解,这可能是帮助我们看清结局的关键之一。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95%的患者年龄低于5岁,通常由基因突变所致。
得了这个病的孩子,最常表现为「白瞳」(正常的眼睛拍照时会出现红色,而不是白色),还可有斜视等其他表现。视网膜母细胞瘤分为多种类型,其中相当危险的一种是三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
这种情况即使采用化疗和放疗等积极治疗,几乎仍是普遍致命的,它是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在诊断后最初5年内死亡的主要原因。
视网膜母细胞瘤会遗传吗?大约60%的患者为单眼非遗传型,40%的患者是由患病或携带患病基因的父母遗传导致,或者正常父母的生殖细胞突变所致。
有家族史的儿童患病风险会增加,出生后应尽快定期检查。
这种基因异常也会增加发生第二种原发性肿瘤的风险,需要终生密切观察。
视网膜母细胞瘤常见吗?整体来说少见,目前权威的统计数据来自美国,美国15岁以下儿童中RB的年发病率为4.1/万。
该病的中位诊断年龄为2岁,大约95%的病例在5岁以下被诊断出来,而男孩和女孩的发病率相近。
视网膜母细胞瘤怎么治疗?标准的治疗方法包括:眼球剜除术、外照射放疗、放射性敷贴(碘-近距离治疗)、冷冻疗法、激光消融和化疗,需要根据病情选择。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治疗后最初1年内,至少每3个月进行一次眼科随访。
如果随访期间患者病情稳定,可逐渐减少至每4个月一次,随后每6个月一次,再然后每年检查一次。
长期幸存者还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筛查和影像学检查,密切观察是否发生第二种恶性肿瘤。
怎样预防视网膜母细胞瘤?需要预防的人,主要是有患病风险增高的儿童,比如有家族史的婴幼儿。
这样的孩子,出生后应尽快进行眼科评估,随后每3~4个月进行一次筛查,直到3~4岁,此后每6个月筛查一次,直到5~6岁。
我们已经无法帮助王凤雅,但通过此事件我们也认识到关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认知。我们希望至少可以阻止下一个王凤雅出现。
小编说两句重男轻女家庭中的女孩一生悲惨,而男孩就是赢家了么?他们也是愚昧无知观念的牺牲品,他们往往成为父母的附庸,他们被养成残酷暴虐的品行,无法树立独立健全的人格,最后成为啃老为生的废物。
孩子的死令人心痛,现在网上对此事的消息也十分混乱和矛盾,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出来彻查,给关心此事的网友一个交代。所有的爱心都不应被辜负,孩子的死也不应拿来被消费。
如今,真相到底如何,正在逐步的明了当中,但遗憾的是,这个年仅三岁的小女孩,已经离开了她短暂停留过的这个世界。
—THEEND—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靖锅锅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