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援疆专家、新疆医院眼科副主任徐建刚博士为一名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成功实施粘小管成形术,填补新疆空白。
68岁的杨先生于3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右眼胀痛伴视力逐渐下降,视近、视远均模糊,但当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最近右眼视力下降加重,已影响到正常生活,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经检查,杨先生的眼压为40/19mmHg,双眼屈光不正,诊断为双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双眼皮质型老年性白内障(初发期)。
住院后,经过完善相关检查,徐建刚副主任决定为杨先生右眼实施粘小管成形术,左眼给予药物治疗。粘小管成形术(Canaloplasty)也称为Schlemm’s管成形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抗青光眼手术。其手术适应症包括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青少年性青光眼、激素性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后的青光眼、假性囊膜剥脱综合征、房角后退性青光眼。
徐建刚副主任介绍,Schlemm’s管相当于眼睛里的下水管道,有些青光眼例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就是由于Schlemm’s管外流阻力增大而导致眼压升高和青光眼损害。该手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粘弹剂的扩张及缝线的牵拉作用,使Schlemm’s管及其集液管被扩张,并防止Schlemm’s管再塌陷,从而使房水流出阻力减少,眼压得到降低。由于Schlemm’s管成形术是改善了房水的生理流出通道,临床应用证实其具有良好、安全的降眼压作用,为更多青光眼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和希望。
“Schlemm管成形术是利用了眼部自身的房水流出通道,在全国都缺乏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的大环境下,减少了传统抗青光眼手术的并发症和由于瘢痕形成导致眼压再度升高而需重复手术的风险,同时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徐建刚主任说。
4月18日,徐建刚副主任成功为患者实施了粘小管成形术。术后,患者眼压由术前的40mmHg降到10mmHg,前房稳定无并发症,手术取得预期效果,目前已康复出院。
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眼病之一,据资料显示,中国的青光眼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一。一般在药物控制眼压不理想时,将采取手术治疗,传统的青光眼外滤过手术并发症较多,中长期手术效果不确切。近年来,国际上开始采用青光眼内滤过性手术治疗青光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粘小管成形术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目前该手术在医院开展。此例手术的成功实施,为医院乃至全疆开展与推广更多新的抗青光眼手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徐建刚博士:中组部第九批援疆专家、医院眼科副主任。年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临床型博士毕业以来,一直在“全国眼科声誉排行榜”连续八年排名第一的中山眼科中心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师从于全国著名青光眼专家余敏斌教授。擅长各种原发性青光眼、难治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及其术中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治疗和处理,并对白内障、角膜病等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有较丰富的治疗经验。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10余篇。
年8月援疆以来,已开展各类青光眼手术余台,接诊门诊患者0余人次,受到各族患者的好评。于年在医院正式开展现代青光眼内滤过性手术。
文/眼科汪宝玉
编辑、排版/岳知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