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手术操作规范专家共识

擅长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88012.html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手术是针对多次手术失败的难治性青光眼进行治疗的有效手术方式。手术操作过程较小梁切除术复杂,术后并发症,如浅前房、引流管结膜面暴露、引流管口接触角膜或被虹膜堵塞、引流盘位置前移等也较为常见。为了提高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的专家经过讨论,对青光眼引流阀(单盘阀)植入手术的操作规范达成共识。

麻醉方法

包括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分为表面麻醉联合结膜筋膜下麻醉、表面麻醉联合球周麻醉、表面麻醉联合球后麻醉等。局部麻醉主要适用于非青光眼晚期视功能、能够配合完成手术的成年患者。对于青光眼晚期患者(出现小视野、管状视野、光定位不准体征),因具有球后注射麻醉至视功能丧失的高危风险因素,故建议尽量选用全身麻醉。儿童和婴幼儿患者采用全身麻醉。

手术部位

首选位置为眼球的颞上方或颞下方。眼球鼻上方由于有上斜肌走行,青光眼引流阀植入后可能影响肌肉的功能,导致发生斜视,故一般情况下不作为首选位置。

眼球固定

可采用透明角膜缝线牵引固定眼球或直肌牵引固定眼球,亦可不固定。直肌牵引固定眼球需要对两条直肌进行牵引。若采用颞上方作为手术部位,则需牵引上直肌和外直肌。

结膜瓣制作

通常沿角膜缘切开结膜,制作两条直肌之间的结膜瓣;亦可选择在距离角膜缘5~8mm处剪开球结膜。用眼科剪钝性分离球筋膜至赤道后球周组织,以利于引流阀体部植入,分离Tenon囊时注意切勿损伤直肌的腱鞘和肌肉止端,避免大量出血。

巩膜手术区域止血

使用电凝或烧灼法,完成手术区域巩膜表面的止血。

抗瘢痕化药物的使用

抗代谢药物的使用目前存在两种意见。部分研究证明术中使用抗代谢药物,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但是年的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中使用抗代谢药物对于手术成功率的提高并无帮助。因此,建议只有术者认为具有高度瘢痕化倾向的患者才使用抗代谢药物。如果使用丝裂霉素C(MMC),其棉片的使用方法、时间和浓度与小梁切除术相同。浓度一般采用0.5~0.4g/L(国外文献报道对儿童青光眼患者的使用浓度可为0.5g/L),时间1~5min不等。具体的放置时间和浓度选择,需要根据每例患者术后瘢痕化风险评估而决定。MMC放置一定时间后,必须完整取出MMC棉片,用适量生理盐水冲洗,包括冲洗赤道后球周区域。

青光眼引流阀初始化

将6G或4号钝针头注射器针头插入引流管口,推注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以打开引流阀,可见液体流出引流盘即为初始化成功。

固定引流阀

将引流阀体部(引流盘)植入赤道后间隙,使引流盘前端距角膜缘8~10mm,用5-0或6-0尼龙线或丝线(建议先预置)穿过引流盘前端的固定孔,将引流阀体部紧密结扎固定于两条直肌间的巩膜表面。缝线穿过巩膜层间的深度须恰当,过浅易于切割滑脱,过深有穿透巩膜进入眼内的危险。引流盘固定时尽量使引流管的方向垂直于角膜缘,以便下一步操作。

做前房穿刺侧切口

此步骤可选择在颞下方(若手术区域在颞上方)做透明角膜侧切口,并注入适量黏弹剂维持和稳定前房。也可选择在制作引流管穿刺口时完成注入黏弹剂,从而维持前房。

修剪引流管

引流盘固定在巩膜表面后,将引流管末端放置在角膜表面,比量引流管插入前房内的长度,在多预留~3mm处剪断引流管,端部修剪成朝向角膜的斜面。

制作引流管插入穿刺口、插入引流管及放置覆盖物

建议穿刺针应与引流管外径相匹配。引流管插入前房有3种方法:(1)角膜缘直接穿刺联合异体巩膜覆盖法:在角膜缘半透明区穿刺进入前房,针头与虹膜形成5°~10°夹角插入,退针后将引流管沿穿刺口引入前房,引流管的弹性和穿刺口向下的斜面作用力,可保持引流管在前房内与虹膜保持平行。巩膜表面引流管上方覆盖异体巩膜,10-0尼龙线或8-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4针;()巩膜瓣下穿刺法:制作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1/3巩膜厚度,大小及形状可根据术者经验确定),在巩膜瓣下角膜缘半透明处穿刺进针入前房,针头与虹膜形成5°~10°夹角插入,退针后将引流管沿穿刺口引入前房,巩膜瓣覆盖在引流管上,10-0尼龙线间断缝合针;(3)角巩膜缘隧道穿刺法:在距离角膜缘后3~4mm处浅层巩膜瓣下潜行(建议巩膜瓣1/3巩膜厚度,便于观察针尖的走向和位置),到达角膜缘后再转成与虹膜成5°~10°夹角穿刺进入前房。

引流管的固定

将引流管插入前房后,可用10-0尼龙线或8-0可吸收线将引流管固定在浅层巩膜面上1或针。为了防止术后早期滤过过强,也可同时缝制引流管的限制缝线,缝线松紧程度根据术者的经验确定。

结膜瓣的缝合

用10-0尼龙线或8-0可吸收线缝线将结膜瓣牢固缝合。

调试眼压

可通过角膜侧穿口放出多余的黏弹剂;或按摩眼球,使黏弹剂通过引流阀排出。调试至眼压适中。

术毕用药

术后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类眼药;观察前房和滤过泡情况,必要时使用睫状体麻痹剂。

本文来源:中华眼科杂志

点击观看近期热文

染色体基因组芯片在儿科遗传病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熊猫医生漫画: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人民日报

请对医生好一点做不到尊重也不要伤害

医学博士写的看病神文,终身受用

一个假人放在宝宝面前,结果她的举动让世界吃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tangsheying.com/dybjxqgyyf/525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