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眼障。耳障。鼻障。舌障。身障。意障”,这个就是六根的障碍。就是眼睛的毛病的,眼睛的毛病很多嘛,什么近视、青光眼、乱视、斜视、白内障,很多,反正眼睛有障碍,就是眼睛有很多毛病的;或者是有耳根的障碍;或鼻根、舌根、或者意根的障碍。意根的障碍就是心烦意乱嘛,没办法修止修观,妄念纷飞。这个六根的障碍,最主要也是因为过去嗔心,不恭敬三宝,任意批评毁谤三宝所得到的果报,所以这一世学佛修行,因为六根的障碍,很难成就。严重一点,就是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然后身体有种种的残缺,所以造成修行的障碍,这个也是嗔心来的。最主要是因为嗔心毁谤三宝的缘故。
“恶知识障。恶伴党障”。恶知识,就是说我们今天学佛修行想要找一个善知识,好好去亲近他;可是找来找去、碰来碰去,都是碰到邪师比较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因缘呢?或者“恶伴党障”,就是朋友碰来碰去,都不是同参道友,都是恶友比较多。这个也是因为过去嗔心的缘故,不愿意去亲近善知识;或者是轻视善知识对我们的重要性,在整个修行的过程当中,忽略了善知识的重要性;或者从来不去亲近善知识,不跟善知识结缘;或者是有机会亲近善知识,但是不把他当作一回事。那恶友的话,也是你跟他结缘结来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多结善缘,多结法缘,多结清净的缘,这样我们在修行的过程、这个道路上就不会寂寞,就有很多的同参道友,还有很多善知识的提携,那我们在修行的道路就会走得比较顺畅。可是有这些障碍,都是我们因为过去世嗔恚心,不愿意去亲近善知识,或者是亲近善友所导致的果报。
“乐习小乘障。乐近凡庸障。不信乐大威德人障。乐与离正见人同住障。生外道家障”。
“乐习小乘障”。有些人他就是喜欢修习小乘,很难发大乘的菩提心,他一修小乘的法门,他很快就相应了,他也很好乐;但是让他发菩提心,然后行菩萨道,为别人帮一点忙、或者是什么,他都不愿意,一心一意只是想要自己赶快成就,很少顾虑到别人,或者是有心想要去帮助其他的同修啊,很难发大乘的菩萨心。这也是因为他过去就不发大乘的菩提心,所以到这一世,他自然就会亲近小乘,而且好乐修习小乘法——这个对大乘的成佛之道来讲,当然也是一种障碍,因为他修的是出离的解脱道,没有发心的,是不可能开悟成佛的。所以以开悟成佛来讲,它也是一种障碍,这是乐习小乘障。
“乐近凡庸障”。就是他喜欢亲近的,是一些凡庸之辈。
“不信乐大威德人障”。就是说他不相信、也不好乐去亲近那些有德行的人,反而会喜欢跟那个贩夫走卒啊、世俗人打交道。不喜欢亲近有修有证、或者是品德很高的、或者是贤善这一类的人,他不喜欢亲近他们,为什么呢?因为跟世俗人在一起的话很逍遥自在,可以吃喝玩乐啊,没有一点压力;可是跟那一些有德行的人在一起,他就觉得心里有压力,因为他会觉得说绑手绑脚的,反而不喜欢亲近。他都是跟那些凡庸之辈结缘,所以他这一世所碰到的也都是这些朋友。对他修行来讲,也会造成障碍。不喜欢亲近那些有德行的人,是因为他缺乏惭愧心。因为有惭愧心的人,他会见贤思齐,会崇敬贤善的人,他会很好乐,然后希望向他们看齐,以他们作为我们修行或做人的好榜样。可是惭愧心不足的人,他就是反而不喜欢亲近这样的人,他会觉得有压力、不自在,不能够高兴干嘛就干嘛,不可以随他自己的个性来走,所以他就不好乐来亲近这一类的人。
“乐与离正见人同住障”。就是他结的都是那些邪知邪见的人,不好乐亲近有正知见的人,所以他结交的都没有正知见的邪恶友。
“生外道家障”。就是说,为什么你今天会生在外道家?你今天想学佛修行,非常的辛苦,就是很多家庭会百般阻挠、或者是障碍,不让你来听经闻法啦,或者不让你参加法会啦,你要吃素不可以、要去上课不可以、要参加法会不可以……障碍重重。一家人没有人相信因果的,也没有人学佛的,都不相信,而且你想要学、想要修,都阻挠你,不让你去学佛修行。这也没有什么好怨恨的,是因为过去嗔心的缘故。可能我们过去也不相信佛法,也可能有不恭敬或者毁谤三宝的地方,或者曾经障碍别人学佛修行,所以今天才会有这样的障碍,所以也怨不得别人说“为什么我会生在外道家”。大家都去画符、念咒、扶銮,他不听信三宝的,可是他很相信那个乩童讲的话,或者是其他外道的一些言论,他反而会比较相应。生在这样的家庭的话,当然他就不会很喜欢你来学佛修行。我们碰到这样的障碍,也要自己忏悔,过去曾经因为嗔恚心障碍别人学佛修行,或者是不相信三宝所遭受到的果报。
“住魔境界障。离佛正教障”。魔跟佛最大的差别,就是佛是慈悲心嘛,魔是嗔恚心,所以我们一念嗔心起,就跟魔相应了嘛,一念慈悲心起来,就跟佛相应。我们常常起嗔心的话,那当然是跟魔相应的时间比较多、机会比较多,所以就一定是“住魔境界障。离佛正教障”,嗔恚心就远离了佛法,不跟佛的慈悲心相应,因此有这样的障碍。
“不见善友障。善根留难障。增不善法障”。不见善友,就是你交的都是不好的朋友。善根留难的意思就是说,你的善根很难生起,很难培养一点点善根,很难增长,很难增多。增不善法,你增加的都是不善法,但是善根很难增长。这样的障碍是怎么来的?也是因为过去世生性嫉妒、嗔恚心,因为嗔恚才嫉妒嘛,我们知道嫉妒属于嗔恚的范围。因为过去嫉妒啊,看到人家行善,不但不随喜赞叹,反而障碍别人行善。或者是恶意的讥笑,或者是毁谤,所以所有的好朋友都离开了,你反而亲近的都是恶友,那跟恶友在一起做什么?当然是造业的机会比较多,所以就造下了很多的恶业,当然就是增加不善法,当然就很难种下善根,这都是因为嗔恚心、嫉妒心来的。
“得下劣处障”。下劣处就是说,生在比较下贱的种姓家庭里面,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过去嗔恚心轻视别人、瞧不起别人,所以越瞧不起别人,我们就越生在下贱的地方。
“生边地障”。生边地,就是没有机会见闻佛法,也是因为过去嗔心的缘故,不恭敬三宝,毁谤三宝,因此生在边地,没有因缘来见闻佛法。
“生恶人家障”。恶人家,就是嗔心很重,奇怪,怎么一家人脾气都不好,嗔心都很重,为什么?因为共业的关系,所以也不要怨,不要怨说为什么我们一家人见面,都好像仇人见面一样?动不动就吵啊、闹啊,一家人脾气都不好,那就是嗔心的共业所感。因为你会生在这个家庭,一定有你们之间的共业,不会无缘无故地生在这个家庭。既然会生在嗔心很重的家庭,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共业,所以大家这一世继续受报。如果没有办法忍受的话,就还是会继续结下这个恶缘,下一世碰到还是冤亲债主,还是继续地吵吵闹闹的,继续地发脾气、起嗔恚心。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的话,也要断除一切的嗔恚,然后把这个缘了了之后,以后就不会再碰到这样的恶缘。
“生恶神中障”。这个恶神,这边指的是天龙八部,虽然是天龙八部,但是是恶的天龙八部,生在恶龙、恶夜叉、恶乾闼婆、恶阿修罗、恶迦楼罗、恶紧那罗、恶摩睺罗伽、恶的罗刹当中,有这样的障碍。所以天龙八部也有好的,也有不好的。那为什么会生在恶的天龙八部呢?也是因为嗔恚心。我们知道天龙八部他是护持佛法的,那为什么会变成恶的天龙八部呢?就是你在护持佛法的时候起了嗔恚心、或者是嫉妒心,一面护法,一面发脾气,一面障碍嫉妒别人;或者是你今天跑这个道场,对这个道场怀疑啊,对这个师父怀疑啊,对这个住持怀疑啊,对同参道友怀疑啊、嫉妒啊、发脾气啊、嗔恚啊。所以你虽然是在护持佛法,但是你是用嗔心来护持佛法,用嫉妒障碍来护持佛法,因此死后就会生在恶的天龙八部当中。虽然是有护法的功德,可是因为嗔恚心的关系,所以就会堕在恶龙、恶夜叉……等等这个天龙八部当中。
那天龙八部有哪些内容呢?它这边讲,龙有四种:
第一种,是持天宫的天龙,它护持天的宫殿,这个我们称为天龙,它是守护四天王天的神众,四天王天有东南西北,它主要是护持西天王天的神众,这是指天龙来讲;那在人间兴云致雨的是人龙,这是第二类的龙;第三类,是守护山河大地的地龙;第四类,是守护国王宝库的王龙,一般龙分为这四大类。
天龙八部第二个是夜叉。夜叉是生在四天王天,负责北天王天守护城门的工作。它分成地行夜叉,还有空行夜叉。因为它飞行的速度非常快,所以就翻译成“轻捷”,很轻,然后很快,又轻又快。
第三类,乾闼婆。它是帝释天的乐神,它不吃酒肉,只闻香来活命,所以帝释天他想要听音乐的时候,就点香、燃香,那个香气飘到它那边,它就知道帝释天要听音乐了,所以它就赶快过来。所以我们就给它一个名称叫做“寻香行”。寻着香气,“行”,到来的意思,寻着香气就来了,所以它是靠这个香来活命的。它的职务是守护四大天王的东天王天。
第四类是阿修罗。我们知道阿修罗他脾气很坏嘛,嗔心重,疑心大。把它翻译成“无端正”,就是说它长得非常丑陋,这是指男的阿修罗来说的,翻成无端正,就是他长得一点都不端正,非常丑陋的意思。丑陋怎么来的?就是因为它嗔心来的,脾气坏的人,一定相貌不端严。又翻译成“非天”,那是因为它有天的福报,但没有天的德行,所以就翻成非天。他为什么会有天的福报呢?是因为他过去世布施来的;但是一面布施,一面起嗔恚心,所以就会生在阿修罗当中,福报很大,但是脾气很坏。
第五个是迦楼罗。我们翻成大鹏金翅鸟,它的两个翅膀相距有三百三十六万里,头顶上有一颗如意宝珠,它的食物是龙,就是专门吃龙的,大鹏金翅鸟的食物就是专门吃龙。
第六是紧那罗。它是天帝的歌神,它的外表形态很类似神,但是身体是畜生的样子,头上有一个角,就很像畜生。所以看它像人又不像人,天也不像天,好像天又不像天人,可是又不是人的样子,因为它头上有一个角。所以人们见到这样的众生,就起了怀疑说:他到底是人?还是天?还是什么?所以就给它一个名称,叫做“疑神”,怀疑它是不是神这样子,因为它看起来也不像天人,所以就称为疑神。
第七个,摩睺罗伽。这就是大蟒蛇、千年不死的大蟒蛇。
第八类是罗刹。我们翻译成“暴饿鬼”,它能飞空,也能够地行,专门喜欢吃人的血肉,它负责的是北天王天城门的任务。
以上就是天龙八部。最主要是在护持佛法的时候,起了嗔恚心、嫉妒心的缘故,所以它虽然在做护持的工作,可是不圆满,所以会生在这个恶的天龙八部当中。
我们今天就暂时讲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