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剂是针对特定致病性靶分子的拮抗剂,目前用于治疗风湿免疫病的生物制剂主要有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TNF-α阻滞剂),其次为IL-1受体拮抗剂、抗CD20抗体、抗CD22抗体、抗B1ys抗体等。生物制剂输注过程中会出现诸多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残疾,恰当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一、心理护理做好用药前、中、后的心理护理,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早期使用生物制剂能阻止关节破坏和疾病进展,降低致残率。因生物制剂价格昂贵,患者情绪紧张焦虑,担心疗效及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采取心理疏导方法,消除患者不良情绪。
二、用药前病情评估在注射前评估患者一般情况、肢体及关节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体征、功能障碍程度。询问患者有无结核病史,近一周内是否出现咳嗽、发热、尿频尿急等感染征象,是否接种活疫苗,近1月内是否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是否筛查肝炎抗原抗体,检查结核菌素(PPD)结果、胸部X线片等,评价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或潜在的感染风险,记录患者肿瘤病史、药物过敏史等。
三、药物配置和输注用药过程严格遵守各种生物制剂的标准操作规程,粉剂药物溶解时注射用水等溶媒应沿药瓶内壁缓慢注入,避免剧烈震荡。需溶解后皮下注射的药物依那西普和益赛普、强克配制时单支剂量药物溶解所需的注射用水量不超过1mL,配置好后立即皮下注射。阿达木单抗注射前将针筒内预留空气轻弹至针筒活塞处,以保证药物足量进入患者皮下。静脉滴注药物英夫利昔单抗使用专用输液装置,按照标准输注流程调节速度,减少输液反应发生。
四、严密观察不良反应静脉滴注药物在输注过程中需全程监控,如发生不良反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置,保留剩余药液备检。皮下注射药物应密切观察注射部位有无出现红斑、硬结、疼痛和局部皮疹。
五、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注射当天避免洗浴,保持皮下注射部位的清洁,如出现皮肤局部红斑、硬结、疼痛或皮疹,不可搔抓皮肤以免破溃导致感染,用手在局部周围进行按摩或进行冷敷,症状明显者,可及时就诊。
六、健康教育教育患者加强自我防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访视人员,避免交叉感染。用药后定期监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出现发热及感染征象及时就诊。主张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如肌力训练、关节功能锻炼、用药指导、复诊指导、日常生活和工作指导及心理辅导。
七、随访管理根据患者生物制剂使用情况分类建立档案,记录患者联系方式,出院后进行定期电话随访,方便提前预约注射时间,也可在有问题时及时沟通和解决,提高治疗依从性。
编辑:侯鸿宇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研究生,师从风湿病专家吕新亮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风湿免疫病。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