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二

白癜风病的症状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511/4850915.html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是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HBsAg)阳性的患者。慢性HBV感染是指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如果肝功能正常,称为慢性HBV携带;如果肝功能异常,且排除其他原因,则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

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强调对婴幼儿的预防。

SPRING哪些情况需要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应慎重进行,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推荐以下情况进行抗病毒治疗。

包括但不限于:

2慢性HBV感染妇女计划妊娠前,ALT水平正常但有肝纤维化,可妊娠,但妊娠期及产后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2慢性HBV感染妇女计划妊娠前,ALT水平升高且有肝纤维化,应暂时避孕,抗病毒治疗待肝功能正常3个月后可妊娠,妊娠期及产后继续进行抗病毒治疗;

2慢性HBV感染的孕妇,如ALT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U/L),且有肝炎症状或胆红素升高,如保守治疗后肝功能异常继续加重,或出现明显临床表现,应考虑使用抗病毒治疗,首选替诺福韦酯,以预防由妊娠诱发的重型肝炎;

2妊娠晚期使用抗病毒治疗预防母婴传播,指南推荐HBVDNA水平2×10^5kIU/L(即IU/ml)为口服抗病毒治疗预防母婴传播的阈值。

SPRING抗病毒治疗应慎重

?核苷(酸)类似物不能清除病毒,停用后病毒将恢复原有水平,甚至更高,甚至诱发严重肝功能损害;

?长期服药,会加重经济负担,且使病毒变异而产生耐药以及其他副作用;

?85%~95%的HBeAg阳性孕妇即使不行抗HBV治疗,其新生儿经正规预防后也可得到保护;

?抗HBV治疗通常从妊娠中、晚期开始,对妊娠早、中期的宫内感染无效。

SPRING妊娠期抗病毒药物的选择

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核苷(酸)类似物包括替比夫定、替诺福韦、拉米夫定,该类药物与干扰素相比具有口服用药方便、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但此类药物不能抑制病毒前基因组DNA和mRNA合成,不影响病毒DNA转录和蛋白表达,而是通过抑制相关酶活性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因此需要长期服用。具体推荐如下:

v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任何1种均能有效降低孕妇的病毒水平,无需联合用药。因替诺福韦酯不易产生耐药,建议首选。孕妇有肾功能损害或骨质疏松时,可选用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

v有生育需求的妇女应避免使用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因其对胎儿存在潜在的严重不良影响或致畸作用;对已经使用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者,建议在妊娠前换为替诺福韦酯。

v抗病毒治疗需要长期使用,不建议使用易产生耐药的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已使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者,最好换为替诺福韦酯。

v使用干扰素治疗疗程有限,停药后可妊娠,但使用干扰素期间,禁忌妊娠,必须采取避孕措施。

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

替诺福韦酯或拉米夫定均可通过胎盘,替比夫定尚未见相关报道。通常认为,宫内暴露于这些药物,不增加胎儿或新生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但妊娠期服用这些抗病毒治疗,早产、低出生体重、严重出生缺陷(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胆道闭锁、缺耳)、脑瘫、肌肉运动系统发育障碍、死胎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高于对照组,尽管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提示抗病毒治疗对胎儿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服用抗病毒治疗的孕妇,必须密切观察妊娠和分娩结局,并随访其子代至少至1岁,观察有无严重不良事件。药物对儿童的远期影响也值得观察。

参考文献: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

SPRINGEND

撰稿

吴波

审校

蔡江晖

排版

张睿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tangsheying.com/dybjxqgyyf/657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