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兴怀教授
复旦大医院
“我们不仅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撑,更需适宜技术的普及。”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第十八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大会主席孙兴怀教授就眼科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大会作为眼科信息技术传递交流的重要平台走到现在,参与的人数、信息逐年突破,高尖端技术“走出去”、“引进来”双引擎也早已开启。如今,着眼于我们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更多的工作是在基层,医务工作者也更多的来自基层,那么就必须考虑在经济效益、普及率占优势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适宜技术”的发展与引进。他表示,只有高尖端技术与适宜技术两者有机结合,中国眼科的整体水平才能进一步提升,才能有效惠及百姓。
我国青光眼病人数是全球最高的,随着白内障、沙眼这些致盲性眼病研究的深入和解决,青光眼问题也就相应凸显出来。青光眼是一类不可逆性的致盲性眼病,是更为严重的终身疾病。就青光眼防治领域在“适宜技术”的应用与探索来说,孙兴怀教授认为,我国目前有关青光眼的宣传和教育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深入。即便是青光眼患者,对于青光眼的认识都是非常欠缺的,甚至青光眼是什么样的一类疾病、最终可导致什么样的后果,相当一部分患者都是没有认识的,往往是患者因为不适就诊之后才确诊青光眼,以至于视功能明显损害后才得到诊断和治疗。因此,需要提倡一个全民性的规范化筛查。作为一个慢性病管理,人人都知道自己的血压和心率,人人也可能知道自己的视力,但不知道自己的眼压,眼压也应该作为一个常规的筛查。尽早发现人们还未察觉到症状的早期青光眼,有可疑征象时劝导其及时就诊,就可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的目的,可以有效避免青光眼性致盲。
孙兴怀教授介绍,目前全国眼科医生大约有三万多人,真正从事青光眼专科的眼科医师大约只有三百左右,靠这个力量是很微薄的,所以要发动全体民众要依靠社区或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协作。他指出要普及眼病的教育,不仅仅是针对老百姓,也同样要针对于医务工作者,呼吁大家共同做好青光眼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的工作。
同时,孙兴怀教授也认为在普及青光眼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的工作中,我国有这样的“适宜技术”普及条件,青光眼的宣传工作可以与我国社会制度密切结合,将青光眼的防治问题提到日程上来,国家就会集中精力、人力、物资、财力办好这件事情,通过体制内网络一级级发布下去,并发动民众一起参与其中,这是政府对民众健康的最好保证。
就青光眼的推进工作,孙兴怀教告诉我们,目前他带领的项目组已在上海建立了一个三级网络试点,包括社区、医院、医院的网络整体来防治青光眼。医院解决疑难杂症,制定原则、培训人才,社区诊所负责日常的随访宣教监测社区青光眼高发人群,督促其体检、筛查,而主体的医疗则在医院进行,这样才能合理的融合利用更多的力量。
最后,孙兴怀教授表示,只要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加上我国的社会制度,再加上我国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奉献精神,中国眼健康一定会打开一个新局面。(转载自CMACOS)
COOC将于年3月23-25日
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盛大开幕
届时欢迎您的莅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