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一种肝脏炎症,可导致肝癌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肝炎病毒主要有五种类型,分别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每种肝炎都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
甲肝
01
关于甲肝
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急性暴发性传染病。感染者一般表现为畏寒、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
02
传播途径
甲肝主要以人类、猕猴、人猿等灵长类动物为宿主,以粪-口途径传播。
乙肝
01
关于乙肝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乙肝病毒感染后可发展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一般90%以上成人在急性感染后均会自愈,而新生儿及5岁以下婴幼儿的感染后大部分会变成慢性感染,并可能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02
传播途径
乙肝主要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
关于乙肝,了解更多??
谁说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饭,就会得乙肝?
被乙肝传染到底有多难?
一张图带你了解乙肝病毒HBV!
这样做,给娃一个没有乙肝的未来
乙肝能“治愈”吗?
得了乙肝怎么办?牢记这几点,以防“恶化”成肝癌
这么多乙肝抗病毒药物,你知道区别吗?
丙肝
01
关于丙肝
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
02
传播途径
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
丁肝
01
关于丁肝
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需要乙型肝炎病毒进行复制的核糖核酸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仅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同时发生或出现重叠感染。
目前没有针对丁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有效治疗办法。通过乙肝免疫接种可使丁型肝炎感染得到预防。
02
传播途径
丁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同:母婴传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
戊肝
01
关于戊肝
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传染病。戊型肝炎病毒为肝炎病毒科中的戊肝病毒属病毒,感染后潜伏期为15-60天,平均40天。
感染后临床症状主要为疲倦、食欲减退、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及黄疸等,表现为急性肝炎的症状,其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通常在发病6周内回复正常。
健康人感染戊肝病毒属多表现为亚临床症状,自限性过程,而在妊娠晚期的妇女中,死亡率可达25%。
免疫移植患者及器官移植病人感染后可长期携带病毒,形成慢性感染甚至发展为肝硬化。
戊肝病毒属感染还可引起肝外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肾脏疾病、胰腺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因此其致病性越来越达到大家的重视。
02
传播途径
主要经粪-口传播,现已证实感染者的尿液也具有传染性。
乙型和丙型肝炎加在一起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每年有万人因此失去生命。在COVID-19大流行背景下,病毒性肝炎每天依然夺走数千人的生命。
每年的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报道:全球约有3.25亿人患有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每年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达90万例。
中国是一个肝癌大国。据年发布的《中国肝癌大数据报告》显示,原发性肝癌全球每年新发病例85.4万,中国46.6万,约占全球的55%,这意味着,全球新发肝癌一半在中国。
虽然我国在病毒性肝炎防控,特别是乙肝疫苗整体接种及新生儿接种取得了瞩目成就,但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仍是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杀手。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现有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万,每14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携带者。我国乙肝防控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创造“没有肝炎的未来”,可以这样做:
做到积极主动接种肝炎疫苗,主动进行体检了解肝脏健康状况,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未来,将是没有肝炎的未来。
文章/易点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