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的小伙伴们都表现明显无法摘镜,但是中、低近视的小伙伴却很难判断自己属于哪一种,其实在表现中是不一样的,我们一起看看吧!
低度近视有哪些表现?
低度近视患者开始时即出现视远不清,视远处物体边界模糊、发花,眯眼时可以变清楚些,所以患者常眯眼视远。患者睑裂小(俗称眼睛变小),眼周和额部皮纹增多,看书时眼睛易疲劳。
轻度近视外斜不严重,这是由于有融合功能和双眼单视可以克服外斜,使外斜不显露,遮盖试验可能发现外斜视。查视力会发现远视力低于正常,而近视力往往是正常的。医生检查时,眼球前部没有异常。
当医生用眼底镜检查眼底时,往往用-2.00~-4.00D镜片才能把眼底看得最清楚。这时眼底往往已经有近视性改变,表现为在视神经乳头颞侧边缘有一块灰色的弧形斑,是局部脉络膜退缩、色素暴露所致。
眼底视网膜可见豹纹状花纹,而正常眼底是单一橘红色的。如做一个A型超声眼轴长度测定,可以发现眼轴在25毫米左右,比正常值24毫米长了一点儿,这时眼底黄斑中心反光仍然是可以见到的,玻璃体往往是正常的。
B型超声显示眼球还是圆形的。视觉电生理检查正常。在这时期,眼球已经开始有病理性改变,但程度较轻。
中底近视有哪些表现?
中度近视患者视远明显不清,多数已戴上了眼镜。除个别人外,矫正视力往往还是好的。不戴眼镜者常遇上老朋友不打招呼而产生误会,交往时看不清对方的脸而致失礼。儿童往往怕其他小朋友嘲笑而不愿戴眼镜,会与同学渐渐疏远。
戴眼镜者也有许多麻烦——吃饭、洗澡、冬天从室外进入室内时镜片被蒸气弄的模糊不清,外出上街如不戴眼镜就看不清路牌和公共汽车标志、柜台内的价目等。
戴接触镜者每日要小心取下,使用不当会损伤眼睛而且费用较高。另外有不少近视患者感觉眼前有黑影,擦不清、赶不走,医生称这为“飞蚊症”。
检查视力,远视力在1.0以下,而近视力尚可。医生用眼底镜检查往往可以看到玻璃体内有小混浊点或条状、丝状漂浮物。
用-6.00~-10.00D镜片可看到,眼底视神经乳头旁的弧形斑更大,视网膜呈豹纹状改变,并可见脉络膜萎缩斑出现,黄斑中心反光部分已消失,个别的患者出现黄斑出血。
A型超声、B型超声检查,以及视觉电生理检查也会发现有异常变化,但对视功能影响还不严重,如果此阶段近视度数还继续加深,应注意眼压是否正常。
高度近视有哪些表现?
(1) 视力严重减退:近视程度越深,时间越久,视力减退就越严重。不戴眼镜时,除近的、大的东西以外,眼前一片模糊。
患高度近视的儿童,由于视物不清,往往不喜欢到室外活动,而对看书、绘画、手工制作等室内近跨度活动较感兴趣,这是促使近视日趋加深的一个因素。
还有一部分人从未戴过眼镜,满足于近距离的视力,对自细视远模糊已成为习惯,这也是导致近视加重的重要的因素之一。
(2) 视物距离过近:高度近视的远点在眼前很近的距离内,因此,患者在阅读时,常要把书报拿到眼前10厘米左右处。由于调节和集合功能的不协调,可引起眼胀、头痛、恶心等视疲劳症状。
但有一部分患者由于注视目标太近,集合作用无能为力,就放弃一眼,采用单眼注视,而没有明显的视疲劳。由于集合能力减弱,不用的一眼则发生隐性或显性外斜视,如发生在儿童则继而形成弱视,用镜片也难以矫正视力。
(3) 飞蚊症。
(4) 易出现并发症:高度近视与低、中度近视不同,不仅引起眼球结构的一些变化,而且容易发生一些并发症,如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与黄斑变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和并发性白内障等,严重可导致失明。
因此,高度近视患者,应尽早配镜矫正,并避免过度近距离用眼,以防止或减慢近视的加重。医院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可能发生的一些并发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