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布林特节能科技的第期文章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5日17:30分率先公布。
此次获奖的是:HarveyJ.Alter,MichaelHoughton,CharlesM.Rice。获奖理由:因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而获奖。HarveyJ.Alter进行的输血相关性肝炎的方法研究表明未知病毒是造成慢性肝炎的常见原因;MichaelHoughton分离了丙肝病毒基因组;CharlesM.Rice盖棺定论,证明仅丙肝病毒就能引起肝炎;在年第一届诺贝奖颁发,至年之间,共颁发了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迄今为止,已有12名女性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为FrederickG.Banting(弗雷德里克·班廷),他因发现胰岛素及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而获得了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时年仅32岁。
PeytonRous(佩顿·鲁斯)是有史以来年纪最大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他因发现诱导肿瘤的病毒而获得年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时已87岁高龄。
屠呦呦因发现和提纯可用于治疗疟疾的青蒿素,与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一同获得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也是至今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得中国籍科学家。
年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詹姆斯·沃森在Nature杂志发表了题为“核酸的分子结构--DNA的一种可能结构”的论文,该论文被誉为:“生物学的一个标志,开创了新的时代”,该论文的发表也标志着分子生物学时代的到来,从此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突飞猛进。
论文发表9年后的年,弗朗西斯·克里克、詹姆斯·沃森和莫里斯·威尔金斯共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已于年因病去世,年仅38岁)。
詹姆斯·沃森(左)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右)在DNA双螺旋模型前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每年颁发一次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甚至都不够发了,以至于诺贝尔化学奖相当大的一部分都颁发给了生物学家。比如年的化学奖颁给了“细胞膜的离子通道”,年的化学奖颁给了“真核转录的分子机制研究”,年化学奖颁给了“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年的化学奖颁给了“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年的化学奖颁给了“DNA修复的细胞机制研究”。
继乙型肝炎之后,丙型肝炎是全世界第二大因致癌而导致人死亡的传染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有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其中抗HCV阳性者占1%~3%,约万人。
什么是丙肝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是RNA病毒,和艾滋病毒、非典病毒有相似之处———极易发生变异,所以疫苗的研发工作显得相当艰难。另外,丙肝的危害在于它的可转化性,虽然丙肝在急性发作时有可能自愈,但是更多的丙肝感染者会发展成慢性丙肝。全球现有1.7亿丙肝患者,其中80%的患者会发展成慢性肝炎。和乙肝一样,丙肝患者会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经过20年的感染,大约10%-30%的丙肝病人又会患上肝硬化
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HCV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1.血液传播
(1)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
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
(2)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
经皮暴露感染是目前最主要的经血传播方式:静脉吸毒、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性传播:男女性生活可通过精液、阴道分泌液传播丙肝病毒。
3.母婴传播
大量研究表明,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是存在的,并可分为宫内感染及分娩时传播及产后通过哺乳等传给婴儿。丙肝阳性的母亲将丙肝病毒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丙肝核酸(HCV-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
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轻,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LT升高为主,少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为轻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尿黄眼黄等表现。单纯丙肝病毒感染极少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自然状态下,仅有15%的患者能够自发清除HCV达到痊愈,在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情况下,85%的患者则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儿童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50%可自发性清除HCV。
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症状较轻,表现为肝炎常见症状,如容易疲劳,食欲欠佳,腹胀等。也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化验ALT反复波动,HCV-RNA持续阳性。有1/3的慢性HCV感染者肝功能一直正常,抗HCV和HCV-RNA持续阳性,肝活检可见慢性肝炎表现,甚至可发现肝硬化。
慢性丙肝患者多数临床表现不明显,没有症状,因此它也被称为“沉默的丙肝”。
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丙肝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早期、正确的治疗方案可以让病人有机会清除病毒获得痊愈。
丙肝能治愈吗?
丙肝与乙肝不同,它可以被治愈。
最早应用于丙肝的治疗是短效干扰素+利巴韦林(俗称病毒唑),疗效欠佳,仅有部分患者获得治愈。随着长效干扰素的问世,长效干扰素取代了短效干扰素,但是利巴韦林的地位不变,这就是丙肝治疗的“PR方案”,“P”代表长效干扰素,“R”代表利巴韦林。此二者缺一不可,必须联用才有效果。从使用PR方案的经验来看,长效干扰素及利巴韦林均有严重的副作用,禁忌证较多,而且疗效仅仅比短效干扰素略好,整体的治愈率仍然较低。
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出现,为丙肝的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该类药物通过抑制HCV生命周期中的某些重要病毒蛋白,从不同阶段阻断HCV肝内复制进而发挥抗病毒疗效。年,全球首个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索磷布韦研发成功,开创了全球丙肝治疗的新时代,将治愈率提高到92%~%,且不良反应少,疗程缩短到12-24周。
版权申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