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肝杂志HCV合并非肝细胞癌应该重视抗

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曾报告,丙型肝炎病毒(HCV)具有致癌性,与多种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相关。

然而肿瘤医师在针对合并HCV阳性感染患者的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往往忽视抗病毒的治疗,这有可能导致使用的细胞毒类药物和免疫抑制使HCV再激活,引起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影响患者的预后。

因此,专家建议对于合并HCV阳性感染的肿瘤患者使用免疫制剂或细胞毒类药物时,也应该预防性进行抗病毒治疗。

在既往的研究中,HCV的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最强,包括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年~年期间,HCV相关的肝癌死亡率增加了21.1%。

根据安德森癌症中心的调研数据,除了肝癌外,HCV感染更倾向于诱发血液肿瘤,其患病率可高达30%。与HCV感染相关性第二强的肿瘤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其次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边缘区淋巴瘤等。

但是HCV感染与肝外实体瘤的相关性并不大,美国一项大型队列研究显示,HCV感染与胰腺癌相关的标准化比率(SRR)为2.5,与直肠癌的SRR为2.1,并未校正酒精、烟草等主要混杂因素。

近日,发表在《国际肝杂志》上的一篇回顾性研究重新系统评价了HCV感染与非肝细胞恶性肿瘤(主要为B-NHL)的相关性。

研究者MarioMasarone博士和MarcelloPersico博士汇总了Pubmed、Embase和Medline等数据库,根据Prisma流程图进行了系统的Meta荟萃分析,旨在评价HCV感染与非肝细胞恶性肿瘤之间的关联性,探求肿瘤治疗过程中同时进行抗HCV的情况。

研究共纳入了27个关于HCV与B-NHL之间关联的论文(OR3.36;95%CI2.40-4.72;P0.);共入组了33,名抗HCV治疗的和非抗HCV治疗的,名B-NHL患者。结果发现,与非抗HCV治疗的患者相比,具有持续病毒应答率(SVR)的HCV阳性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时间更长,具体比值为(83.7%:47.6%)。

研究表明,不仅HCV感染与B-NHL的发生存在较强的关联性,而且HCV的持续清除与合并HCV阳性感染的B-NHL患者的生存获益存在非常强的关联性。

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Torres博士表示,HCV感染可能影响癌症的治疗计划(例如需要考虑降低化疗剂量以免引起病毒再激活),但是HCV感染患者不能被剥夺有效抗癌治疗的机会,因为在可监控的范围内,大多数合并HCV感染阳性的肿瘤患者是可以获得SVR。

研究可以打破传统的治疗观点,即抗肿瘤和抗病毒治疗可以同时进行,二者不是矛盾体。

同时,建议HCV感染阳性的肿瘤患者需要接受肿瘤科和肝病科医生的共同护理,讨论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以优化患者的预后和转归。

年5月,吉利德中国宣布其丙肝新药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丙通沙)上市,用于治疗成人慢性HCV感染,它也是中国首个获批的泛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单一片剂。

丙肝患者无需做基因型检测,即可通过每日口服一片的方式,治疗12周,平均治愈率高达98%。

丙通沙的上市为我国HCV患者的治愈带来了希望,也为合并HCV感染阳性的B-NHL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参考资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tangsheying.com/dybjxqgyhl/622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