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二青光眼手术发展简史

前言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本文通过回顾青光眼的手术治疗及发展历程,可以帮助我们对疾病有更多的认识与启发。

19世纪早期

当时人们对青光眼毫不了解,治疗更缺乏科学性,并采用水蛭放到眼球吸血的治疗方法。

英国眼科医生W.Mackenzie观察到青光眼患者眼球较硬,才首次将青光眼与高眼压联系起来。

检眼镜发明,VonGraefe和Mueller发现青光眼视乳头呈凹陷外观,认识到眼压增高是引起青光眼的原因,并提出治疗青光眼的关键在于控制眼压。

20世纪20年代

Curran和Banziger提出虹膜切除术后,房水通过虹膜切除孔进入前房,是闭角型青光眼得以治愈的学说,然而这种虹膜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直到40年代房角镜问世后才得到证实和认同。于是,人们将虹膜切除术局限于虹膜周边部,同样达到了治疗效果。

直接检眼镜

尽管由VonGraefe首创的虹膜切除术魔术般的治愈了不少青光眼患者,但不久人们又发现虹膜切除术对无症状的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几乎无效。

Argyll-Robertson首先采用巩膜环钻术让房水通过“另外的途径”引流到结膜下,使眼压降低来治疗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后来,人们又设计出多种抗青光眼手术,如虹膜巩膜切除术、睫状体分离术、虹膜嵌顿术等来治疗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然而这些手术或因并发症多,或因成功率低而相继被放弃或淘汰。

为了减少早期滤过性手术术后的浅前房、低眼压等并发症,Cairns将全层巩膜切除术改良为巩膜板层下巩膜切除术,即一直流行至今的小梁切除术。

小梁切除术示意图

20世纪70年代

激光引入眼科临床应用,激光虹膜造孔术(也就是现在的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因方便易行,并发症相对较少,现已成为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方法。

Wise和Witter开创了激光小梁网成形术(ALT),应用氩激光烧灼小梁网,以减少房水外流的阻力,达到降眼压的目的。但由于氩激光对小梁组织存在热损伤、瘢痕化和中远期降压效果较差,目前临床少已经较为少用。

选择性小梁成形术(SLT),通过Nd:YAG激光选择性作用于小梁网色素细胞,使小梁网色素颗粒得以清除或通过刺激健康小梁网组织发挥功能,促进房水外流并降低眼压。SLT热效应小,不损伤小梁组织结构,可重复进行治疗,因此它渐渐取代了ALT成为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种治疗选择。

选择性小梁成形术(SLT)示意图

难治性青光眼一般是指:既往滤过手术失败的青光眼、无晶体性青光眼、青少年型青光眼、新生血管青光眼、某些继发性青光眼等。

Bow首先用钽铱线将房水引流至眼球外筋膜下,虽然结果令人失望,但其思路为房水引流装置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Barkan创始房角切开术以前,人们对婴幼儿型青光眼几乎束手无策,婴幼儿抗拒用药,一般滤过性手术又因婴幼儿旺盛的愈合反应最终屡告失败。现代房角切开术,可使大部分的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单纯小梁网发育不良)患儿得以治愈。

Molteno采用硅胶制作的一根硅胶管和与之连接的盘片组成的房水引流装置,将房水引流到眼球后部组织,从而起到降眼压的目的。

Krupin推出了带有阀门的房水引流装置,有望将眼压控制在期望水平。随着房水引流装置制作材料、制作工艺及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目前手术的并发症明显减少,手术成功率也显著提高。

近年来

房水引流装置正向微型化发展,例如微型青光眼引流钉,采用一个类似于大头针的金属钢管直接“钉入”前房即完成手术。

ExPRESS微型青光眼引流钉结构

从19世纪的水蛭吸血到今天的微创青光眼手术,青光眼的治疗方法经历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变迁。随着人们对青光眼发展机制的深入理解,不断有更安全、更有效的新抗青光眼手术被设计和应用。回顾这年来,青光眼医生对疾病不断探索与尝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但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青光眼患者的未来将越来越光明。

参考文献:

刘娅利,陈晓明《青光眼手术治疗的历史和现状》

葛坚《临床青光眼》第3版

备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诊疗中心)

高小七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正规的多少钱
海南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otangsheying.com/dybjxqgyyy/354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