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耐药”就是,是病毒在复制的过程中,产生了某种变异,使得病毒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药物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抑制病毒复制。
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们都知道,治疗过程中要定期的进行复查,监测各项指标,一是为了评估治疗效果,二是监测是否发生了耐药。
耐药是核苷(酸)类药物长期治疗乙肝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只要是核苷(酸)类药物,都不可避免的有发生耐药的风险。如果发生耐药会引发病毒学突破、生化学突破、病毒学反弹及肝炎发作,少数患者会出现肝功能失代偿、急性肝功能衰竭等。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视,避免耐药的发生。
在治疗的过程当中,从病毒变异到发生临床耐药是一个逐渐发生的过程。没有变异的病毒称为“野毒株”,野毒株对抗病毒药物是非常敏感的,在抗病毒药物的作用下它会很快被抑制。
耐药是如何发生?哪些因素会促使耐药的发生?
1、使用的药物抗病毒活性较弱;
2、少数病毒的抵抗作用非常强;
3、服药依从性很差,经常会出现漏服,服药时间不固定的情况;
4、用药期间不进行定期的复查;
5、未在最佳的治疗时机进行抗病毒治疗,也就是未达到抗病毒的标准而用药;
6、未达到停药标准而私自停药等,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耐药的发生。
在长期治疗的过程当中,没有被完全抑制的病毒因为长期与药物接触而发生了变异,这个时候它就不会畏惧药物的攻击,因此成为了“耐药株”。这些耐药株凭借着自己的抵抗力,在不断的复制,逐渐导致耐药株增多,这时候会出现病毒学和肝功能的反弹。
如果发生耐药,首先会出现病毒基因序列的改变,其次血中HBVDNA水平发生反弹,如果病毒定量持续升高会相继出现肝功能的异常、肝脏组织学损伤等表现。
如何预防耐药的发生?
一、需要严格评估患者是否需要抗病毒的治疗,如果未达到抗病毒的标准,不应该开始治疗;
二、对于初治患者,建议优先选择使用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尽量要使病毒定量在6~9个月内转阴;
三、治疗过程当中需要定期监测HBVDNA以及时发现原发性无应答或者病毒学突破的情况。一旦发生病毒学突破,应该进行基因耐药的检测,并且尽早的给予挽救治疗;
四、用药过程中需要重视规律用药的重要性,一定要避免漏服,并且尽量固定在每天的同一个时间段服药,使血药浓度保持稳定;
五、不要私自停药,如果符合停药的条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停药,期间密切做好复查。
望朋友们在治疗过程当中都能够达到预期的最佳治疗效果,避免耐药的发生。
病毒耐药后如何应对?
虽然目前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是抗乙肝病毒的一线药物,但这两种药也是近几年才上市的,所以在已经抗病毒的乙肝患者中不乏还有许多仍然在使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这些药物的。今天我们就来全面说一下目前5种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各自耐药后应该如何挽救。
根据年国内乙肝防治指南种的内容:
1)如果患者对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耐药,应该换用替诺福韦,或加用阿德福韦进行治疗;
2)如果患者服用阿德福韦出现耐药,之前未使用拉米夫定的可以换用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进行治疗;
3)如果患者已经对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耐药后又对阿德福韦耐药,则需要换用替诺福韦,或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进行治疗;
4)对恩替卡韦耐药的,可以换用替诺福韦,或加用阿德福韦;
5)如果发生了多药耐药的,比如即对恩替卡韦耐药又对阿德福韦耐药的,则可以恩替卡韦联合替诺福韦,或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进行治疗。
如果对这五种核苷类药物都耐药了,那该怎么办?实际操作中,这种现象是没有出现过的,但理论上这种结果也是有可能出现的。
根据以上我们说的耐药应对内容,我们当前可以联合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进行治疗,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二代的替诺福韦。目前二代的替诺福韦在国内还处于临床实验阶段,相信不久的将来就可以上市,到时我们的乙肝战友们可选择的抗病毒药物又会增多,而且药效更强,耐药门槛更高,不良反应也更少。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